民族舞剧《锦绣如歌》剧照。资料图片
10月8日,由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和北京舞蹈学院出品,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创作演出的民族舞剧《锦绣如歌》,作为第十七届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的首演剧目,在云南省大剧院演出,为观众献上一场视听盛宴。
该剧以锦与绣面对封建婚姻的枷锁时两条不同的命运轨迹为主线,通过“同年”“分飞”“归来”“暗流”“救赎”“新生”6个篇章,在新旧社会交替的革命年代大背景下展开故事。舞剧通过两位主人公极具对比的性格、命运、成长、情感等,将时代背景和传统文化元素嵌入她们的人生境遇,回望并歌颂云南文山地区那一段壮丽的岁月。
舞剧开篇伊始,人群隐约行走于如水墨画般氤氲质感的幕布后,在“行进—暂停—行进”的动静结合间营造出时空的流转变化,这与第二幕中“荷花”群舞演员在花苞裙的服饰限制、青绿色调的布景映衬下,“集中定格—分散旋转—集中定格”的运动轨迹相映成趣。文山岩溶盆地地形所形成的峰丛洼地、岩溶湖群的叠嶂巍峨与荷花摇曳的蜿蜒秀美,正是锦的刚毅勇敢、绣的内敛保守与自然生态环境的耦合匹配,形成“人—山—水—花—情”互动交融的地域图景。这份浪漫的诗意情调是舞剧主创将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蕴藏于作品的真实镜像。
《锦绣如歌》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史以极具戏剧性的样貌加以呈现。舞剧将有着“骆越族群原生自创的图画文字、壮乡儿女天籁欢歌的情爱密码”之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坡芽歌书”,以及壮族新年、陇端节上抛绣球、壮族手巾舞、瑶族长鼓舞这些典型的传统文化符号,在情节推动中编织为具有表现性、表情性的象征符码。如锦参军归家后,瑶族长鼓舞与“坡芽歌书”互为协作,体现革命的火种在沉睡的家园点燃,宣传革命思想,鼓舞乡亲们追求美好的未来;而旧时代代表人物富贵的嚣张跋扈、步步紧逼,则凸显绣禁锢于旧桎梏的隐忍。
《锦绣如歌》的空间调度与舞美设计极其精妙。锦参军归来,与带着女儿辛勤劳作的绣再次相遇,二人在围圈的空间调度中,用倒退的碎步与奔跑的前进唏嘘命运的分歧;悬于舞台上方的木梳,将摇摆、动荡的局势与封建婚姻陋习互为映衬;锦对红盖头的抵抗、绣对红盖头的隐忍、富贵密谋邪恶时的黑色绸布,将黑暗中的困兽与憧憬自由的光明用极具形式意味的舞台语言进行强烈对比,彰显了时代背景下不屈的精神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锦绣如歌》不是采取简单的“线性时间”的情节化处理模式,而是在人物命运的矛盾冲突及人物成长轨迹的步步推进中,将文化符号密码浸润于舞剧结构、舞蹈语言系统中,在地理、人文、历史三重属性下,寻找民族舞剧以“剧”为核心的意象效果,探索新时代观众对舞台艺术的高品质要求。
锦与绣的姐妹情深,革命的火种温澜潮生,希望的明天终将来临。正如主题曲唱的那样:“山上的木棉啊,开了又开;坡上的歌谣啊,唱了又唱;希望的种子,埋在最深的心底;终于,你在这天地,留下最美的锦绣……”这曲交织着锦、绣跌宕命运的重唱,终将成为黎明前最动人的歌声。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