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河东大地,秋虽至,天未凉。关公故里,信众游客,熙熙攘攘。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关羽的籍贯,就是今日的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常平村。这里,将“忠义仁勇”的传奇故事讲得掷地有声,广为流传。
关羽在故乡
出运城市区,往西南方向十来公里,就来到常平村。这里南依气势苍茫的中条山,北临烟波浩渺的古盐池,山明水秀,环境宜人。关羽家庙就坐落在此。
相传,这座庙宇原是关羽的故宅,关羽从出生到避祸出逃之前一直生活于此。他殁后,当地人及后裔为纪念关羽及他的祖辈三代,便在此建造了一座祠堂,作为奉祀他的场所。这是当今纪念关羽最早的祠堂,距今约1800年。
随着历代封建帝王对关羽逐级追封,世人对他更加崇拜和敬仰,庙堂也随之扩建,到明清时期形成现今的规模,庙内现存建筑亦多为清代遗构。2006年,常平关帝庙(关羽家庙)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这样记述,关公称“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与陈寿在《三国志》所载的关公“亡命奔涿郡”基本吻合。
关于这一事件,流传较广并趋于一致认同的版本是:中条山一带的山水与泉水,长年不断流下山来,滋养盐池南边田地,并供人用水。当地一姓吕名熊的盐商,横行不法,在炎热夏天,派人将百姓家中水井一一填掉,并文告四下:凡需用水者,只许未成年女子到其家中挑水,其他人众不得取水。
百姓被害得流离失所,天怒人怨。关羽终被义愤所使,杀除恶霸,回告父母,父母劝儿子逃走,但关羽坚持一起走。父母为免除儿子后顾之忧,投井自尽,夫人也携孩子远去族人家里,关羽只得草草推墙掩井,走上逃亡之路。
记者寻访多时,难觅关羽在故乡时期的史料记载。常年研究关公文化的孟海生曾撰文,他出生于解州,又较早(20世纪60年代)关注关羽,与当地诸多文化老者深谈得知,在家乡人眼中,关羽杀除恶霸前,十分本分,没有什么特别惊天动地的壮举,倒是认真半工半读,被老师看中,将女儿嫁与他,关羽育儿养家,尽享天伦。
步入关羽家庙,只见白色石坊矗立,四门三柱,横额为“关王故里”四字,外柱雕有明嘉靖二年(1523年)七月巡按检察御史王秀立。石坊两侧两座木坊,分别镌刻“秀毓条山”和“灵钟鹾海”,指南北侧的中条山和盐湖。
提到“关王”,不得不说他的称谓之变。翻开古籍史料,关羽、关云长、关将军、关公、关老爷、关夫子、关圣人、关王、关圣帝君、协天大帝、伽蓝菩萨……依旧不能完全罗列历朝历代对其的推崇敬仰。
人们常说,关羽家庙有六奇观:庙中塔、庙中庙、五世桑、龙虎柏、彩云柏、神凤柏。所谓“庙中塔”,塔本为保存与埋葬佛教中舍利的建筑,而在关羽家庙,据碑载,塔下为井,是关羽父母当年自尽之处。后人为纪念关羽双亲,便在井上修建了这座八角七层密檐式砖塔。塔建于东汉中平元年(184年),金、明、清曾修缮加固,还经受了嘉靖年间大地震考验,至今屹立不倒。
在关羽家庙圣祖殿,中间位置是关龙逄塑像,相传为关羽始祖,牌位上书“关圣始祖夏大夫忠谏公之神位”。关龙逄是夏朝大夫,因夏桀荒淫无道,为民请命进谏,却遭受“炮烙之刑”。
“武庙之冠”
从关羽家庙西行12公里,高大庄重的解州关帝庙映入眼帘。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所长、关公文化研究院院长傅文元说,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陈末隋初,历朝历代均有扩建修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重修之物,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是一处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古建群,被誉为“武庙之冠”。
解州关帝庙建筑布局为中国传统的“前朝后寝”及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布局,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春秋楼。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数春秋楼,也称麟经阁,因关羽生前喜爱读《春秋》而得名。楼高约30米,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1590年),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这座两层宫殿式楼宇上层回廊外罕见的悬梁吊柱结构,是我国建筑中的孤例。
二层暖阁内,塑有关公侧身夜读《春秋》坐像,左手抚膝,右手捋髯,神态逼真,相传为关羽等身像。暖阁周围的木板墙上,工工整整用楷书刻有《春秋》。
在关帝庙主殿崇宁殿外的石板上,有一处形似脚印的巨大痕迹,同样留下了一个精彩的传说。相传解州关帝庙全部竣工后,各路神仙前来祝贺,正值解州一带久旱无雨,关帝心急如焚,拜谢雷公雨婆两位神仙后,急忙出门相送。此时关帝一脚踏在殿外石板上,一步跨出几十里,另一只脚踏在中条山之巅。
关公始封为“帝”,源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赐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并派司礼监太监李恩恭捧九旒珍珠冠一顶、玉带一根、四蟠龙袍服一套、上书十六字封号黄金牌一面,至北京正阳门忠武庙供奉祭奠,颁旨封号。
这次追封使得关公不仅得到了“帝王”称号,成为武庙之主神,其衣着也改为“帝王”装束,并与孔子并称为“文武二圣”。“忠武庙”也因此改为“关帝庙”。
关公文化传播
运城市关公文化学会会长关新刚认为,关公崇拜之所以能世代相传,主要取决于关公的品格和精神,概括来讲就是“忠义仁勇”,即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
多年来,关公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广泛地传播开来。据不完全统计,全球168个国家和地区有传播关公文化,几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或关公会馆。从2019年开始,由解州关帝祖庙和关公文化研究院发起,面向全球开展“关公文化交流基地”共建活动。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共建“关公文化交流基地”35家,其中国外有6家。
作为关公故里,运城已举办33年关公文化旅游节,以关公文化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维系共同的精神家园。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志峰说,今年的关公文化旅游节于9月21日至9月23日举行,来自法国、泰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20余家团体组织、1500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带着一大批地域特色鲜明的非遗节目,在关公文化广场集中展演。
“关公文化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思想精髓,在新时代传承弘扬关公文化,推动关公文化研究持续走向深入,需要不断寻找关公文化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王志峰说。
(编辑:吴艳)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