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很有趣
知识就在您身边
今天要为您解读的宝贝是“翁牛特左翼札萨克银印”
边长10.5厘米 厚2厘米
通高11厘米
满文、蒙古文 银质
威风凛凛的虎钮,厚实稳重的三台座,发出银子特有的光。这枚清代的官印是谁的呢?要知道在清朝,同时具备虎钮、三台座和银质这三个要素的印,可不是一般级别的官。因为在清朝只有公、提督和总兵才可以拥有三台之印,侯和伯的印也只能是二台。如此高规格之印,又是谁颁发的呢?
康熙帝为何对翁牛特左翼札萨克如此重视?
这枚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藏的翁牛特左翼札萨克银印,是清康熙皇帝继位第25年,也就是1686年所颁赐的,印的主人是翁牛特左翼札萨克额邻臣。被史学界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为何对一个不起眼的札萨克如此重视呢?
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帝就留心东北形势,与众臣商讨攻取雅克萨这一战略要地以及经营东北的方略。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双方爆发了第一次雅克萨之战。次年,又发生了第二次雅克萨之战,并围困了雅克萨。两次战争令沙俄军队伤亡惨重,清朝在该地区占据了军事上的优势。此战为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谈判和签订创造了条件。 明白了这些史实,我们就不难理解康熙帝为何在1686年这一年,给翁牛特札萨克颁发如此高级别的官印了。虽然通过两次战争,清朝在军事上取得优势,但是,双方并没有签订停战条约,中国北方这一地区一时成为战略前沿,保持其兵力优势和地方稳定是重中之重。
翁牛特左翼旗在什么地方,札萨克又是什么级别的官呢?
翁牛特旗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内,从清初开始,一直分为左、右两翼,也称为左、右两旗,1956年合二为一,称翁牛特旗。清王朝将蒙古部落以旗为单位建制,实行盟旗制,旗之上是盟。这种盟旗制来自传统的会盟,后来逐渐发展为社会组织制度,变为颁布清朝法令、处理蒙古事务的一种形式。各旗的首领即执政官称为“札萨克”,故旗又称札萨克旗。札萨克,蒙古语“执政官”的意思,是清代统治者对蒙古地区所设旗长的称谓。
清王朝在蒙古地区建立札萨克旗的过程是逐步完成的。蒙古各部的旗最早设于天聪八年(1634年),首设十三旗;至康熙九年(1670年),漠南蒙古24部设置49旗,总称为内札萨克(即内蒙古),至此漠南蒙古设旗管制过程基本结束。同时,清王朝亦不断向漠北、漠西蒙古各部扩张势力,经过康、雍、乾三代,蒙古其他各部也不断被纳入盟旗制度。
翁牛特旗是清朝首封的13个札萨克旗之一,该机构设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当时分设翁牛特左、右二旗。翁牛特意为“神圣的山”,最初为蒙古部落名称,因原部落人信奉山神而得名。翁牛特即“有王的部落”,“翁”就是“王”的意思。
从此枚虎钮银质官印看清朝时期官印的相关规定
官印是政权机构、官员的权力凭证,广泛钤用于各种公文,是职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建立札萨克旗的进程中,清王朝亦颁发札萨克印,这是清王朝对各旗札萨克封授中最重要的权力象征物,是札萨克权力地位合性法的重要标志物。
清代御宝质地以玉为主,银质官印是除御宝外实际印信中的最高品质,主要为一、二品要员用,三品以下皆用铜印;在钮式上,御宝用龙钮,公、侯、伯以及一、二品高级武官及边政大臣的银质官印都用虎钮,其他官员用直钮(后演化为圆柱钮)。翁牛特左翼札萨克印为虎钮银质官印,由此可见其品级。
清王朝推动了印与王权的神化,持官印者要在开印、封印与受印时顶礼膜拜,以示对官印的尊崇。因此,一年一度的官印封启是一个全国性的政治仪式。同样,蒙古各札萨克旗印亦有一年一度的封启仪式,期间各札萨克身着官服,通过隆重的仪式程序表达对皇权的服从和崇拜,也彰显札萨克对自身所拥权威的合法性的层层强化。
此枚清代翁牛特左翼札萨克银印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对研究清代的官印制度和设官镇守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显示出蒙古社会各札萨克在清王朝的政治地位,是清王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进行有效管理的历史见证。
小小的一枚印章
牵扯出遥远古代的
战乱纠纷和文化融合
令人禁不住感慨
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
......
这便是文物的魅力所在
(冯昆思,系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来源 | 民族文化宫微信公众号
监制|杨新华
审核|们发延 徐莹 陶颖 鲁艳 张仁明
统筹|刘佳 康坤全
编辑|王爽
审稿|李宜蔓 郭家翔
制作|寇佳羽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