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6月27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与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夏鲁寺与宋元汉藏多民族文明交流学术研讨会”,多家高校与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共计50余人参加会议。
夏鲁寺主殿建筑。
夏鲁寺位于日喀则市东南,是西藏较大的佛教寺庙之一,也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祖寺。夏鲁寺以藏汉结合的建筑风格闻名西藏,其壁画被誉为西藏艺术史上的里程碑之作,保留下来的大量图像成为探索元代中国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珍贵资料。
“要通过探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经验,不断升华理论认识,揭示中华民族文明体系发展的内在机制,阐释中华民族文明体系大一统与多元凝聚的历史必然逻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廉湘民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藏学工作者要以所学所长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研究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独具特色的历史机制,进而回答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在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复杂国情之中推动政治统一、文化传承,创造文明奇迹的内在逻辑。
夏鲁寺“四臂观音”壁画。
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多民族构建中华文明史”主题,分享各自在夏鲁寺与宋元汉藏多民族文明交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的建构补充新的学术素材。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云从元代中国大一统的历史背景入手,考察元朝帝师八思巴的入世思想与文化观,挖掘其在与各族各界代表人士交往中促进各民族文化互鉴的故事,以及由其主导的在大都和萨迦修筑寺院、佛塔等工程的史实,“旨在展现元朝初年中华文化演进发展的一个历史断面,并探寻其内在规律。”
夏鲁寺措钦大殿回廊北侧东壁的“四臂观音”壁画绘制于14世纪,该铺壁画图像内容繁多、图形结构复杂、题记榜文众多。“这铺壁画是夏鲁寺壁画中设计最为复杂精妙、绘制精美、保存完整的壁画之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研究馆员当增扎西认为,壁画内容所表现的是佛教戒定慧三学、六度、三十七菩提等教义思想和内容,是指导佛教修行者在实际修行过程中如何实践佛教教义的方法。“因此,可以称其为观音行者修行图,它是佛教在西藏本土化的一个例证。”
“顶慧王本生故事”壁画是夏鲁寺措钦大殿回廊中保存状况完好的本生壁画之一,图像所呈现出的空间观念和风俗图景,显示出来自中原、吐蕃以及印度、尼泊尔,甚至中亚、古罗马等不同地域民族的宇宙观和风俗观。“这让我们看到作为中国西藏艺术渐趋成熟的重要过渡之一,夏鲁寺多元文化交融的特质为西藏美术题材、主题表现作出了卓越贡献。” 成都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贾玉平说。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杨鸿蛟以夏鲁寺元代壁画所含中原艺术元素为切入点,通过与中原实物、图像形制与结构的比对,揭示汉藏物质文化交流背后更为深层次的图像寓意、汉藏文化观念的交融与碰撞,及其对后世汉藏艺术的影响。
夏鲁寺“顶慧王本生故事”壁画。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中亚从考古新发现及相关藏文史料的角度,重新审视元代夏鲁寺汉式屋顶扩建的原因。“西藏古代宫殿、寺院等高等级建筑自吐蕃早期便使用汉式屋顶,夏鲁寺汉式屋顶建筑继承了这一传统。”他认为,大规模重建扩建夏鲁寺的主要原因是夏鲁万户扩大其政治势力的现实需要。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教授熊文彬在西藏山南吉如拉康寺发现3份11世纪至12世纪的写经愿文记载有3个涉及北宋西藏与中原交流的重要音译词。经初步研究认为,这3个音译词应是北宋首都东京的音译。“吉如拉康寺写经愿文对‘东京之墨’的记载和赞誉表明,该寺在写经中使用过来自中原的墨。墨极有可能通过宋代的青藏道传入,疑与中原前往印度求法和西藏前往西夏、河西走廊、中原传法的僧人或贸易有关。”“东京之墨”的发现,为北宋西藏和中原交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野。
元明之际,西藏涌现出大量“十六罗汉+达摩多罗尊者”与释迦牟尼组合,或与药师七佛组合的绘画作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魏文认为,这些图像史料充分说明十六罗汉信仰在元明之际的西藏勃然兴起,成为汉藏佛教交流史中一个十分独特的文化现象。
会议期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和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加强馆校合作,在文物保护利用、展示推广、研究教育、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
(本文图片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提供)
(编辑:吴艳)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