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敦煌石窟女性供养人像看民族交融
来源:中国民族报 陈粟裕 文/图 发布日期:2023-04-1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唐王朝灭亡后,敦煌作为中原连接西域的重镇,当地民众以及担任历任归义军节度使的曹氏家族肩负起维护民族团结、传播中原文化的使命。敦煌石窟壁面上绘制的曹氏家族供养人像就生动反映了这个民族融合大家庭的历史贡献。

敦煌石窟61窟女供养人像。

  漠北回鹘汗国西迁之后,敦煌周边形成沙州回鹘、甘州回鹘等聚落,与敦煌的张氏、曹氏归义军政权多次发生军事冲突。以张掖为中心的甘州回鹘扼守了河西走廊的交通要道,导致敦煌孤悬关外。在此种情形之下,时任归义军尚书的曹议金于后梁贞明四年(918年),迎娶了甘州回鹘天睦可汗的女儿。此后,这位在敦煌生活了近40年的回鹘女性频频出现在敦煌壁画与文书中,彰显了她在曹氏家族中的重要地位。敦煌石窟的榜题上写明了她的身份“故母北方大回鹘国圣天的子敕授秦国天公主陇西李氏”,标注出她父亲的封号、唐王朝赐予其家族的姓氏等。随后,为了进一步巩固敦煌与周边地区民族的关系,曹议金又于后唐天成三年(928年)、清泰元年(934年),先后将两个女儿嫁给新任甘州回鹘可汗阿咄欲和于阗王李圣天。

  在敦煌石窟中,这3位通过婚姻关系维护西域和平的女性,常以石窟供养人的身份出现在洞窟壁面。10世纪至11世纪上半叶,笃信佛教的曹氏家族在莫高窟营建、重修了70余个洞窟,这些洞窟大多体型巨大、绘制精美。窟内甬道、壁面下方常常绘有真人大小的供养人像,曹氏家族的男女眷属就在其中。作为曹议金的第一夫人,回鹘天公主李氏常居于女眷队列的首位,两位远嫁的曹家女儿在洞窟中也享有殊荣。

  曹议金的继任者、被北宋朝廷封为“敦煌郡王”的曹元忠所营建的第61窟内,东壁门南侧第一身供养像即为天公主李氏。她身形高大,手捧香炉,冠、服为典型的回鹘装:头戴桃心形凤冠,其上插有金钗步摇,脸上有赭石色晕染,额头与脸颊贴有花钿;项戴瑟瑟珠,身穿褐红色大翻领窄袖袍,衣领和袖口绣以精美的凤鸟花纹。其身前的榜题写明封号,并标明“故母”二字,显然10世纪中叶营建第61窟时,身为曹元忠嫡母的她已经过世。李氏身后的女子服饰、妆容与她一致,只是身形略小,双手捧花盘。榜题为“姊甘州圣天可汗天公主一心供养”,说明她是嫁给阿咄欲的曹元忠的姐姐。第三身女子服饰华贵,头戴莲花立凤冠,插八柄花钗,其中两柄为步摇,面装花钿,胸饰多层项链,身着黑色交领广袖长袍,淡黄色的帔帛搭于双臂,双手于胸前捧盘花。榜题为“姊大朝大于阗国大政大明天册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一心供养”,可知是于阗皇后曹氏。这位远嫁于阗的皇后周身装饰着美玉,头冠、耳饰、项链均以玉石镶嵌而成,显示出鲜明的于阗特色。在她们的身边站立的是曹元忠的生母“广平郡君太夫人宋氏”,作宋代命妇的装扮。

  敦煌石窟里,曹氏家族女眷们的供养像基本上是千人一面,唯一不同的是头饰上的花钗数量,这象征着不同的等级,如广平郡宋氏夫人头戴8枚花钗,她身边的“谯县夫人”佩戴5枚花钗,其余人也都按照身份佩戴相应的数量。按照《新唐书》《宋史》中对于命妇服饰的要求:一品戴花钗九树,二品八树,依次递减。显然宋氏“郡夫人”佩戴的花钗数量与身份一致,这充分说明作为中原王朝忠实的追随者,曹氏家族在服饰上严格秉承中原地区的礼仪制度。

  如此环境之下,回鹘天公主李氏与曹家两个外嫁的女儿深沐中原文化,如敦煌文书中称赞李氏“国母天公主清贞宿驻,闺训流方;成家有曹氏之风,训子有孟邻之美”。说明这位回鹘女性在嫁入曹家之后,成长为一位遵循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母亲。她的供养像虽然身穿回鹘装,但面部贴有精致的花钿、面靥。中晚唐时期,花靥已是中原女性的流行妆容,词人温庭筠赞为“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敦煌妇女也多以此为饰。天公主的妆容体现了民族融合的特色,也说明她们接受了中原的风俗习惯、认同中原文化。

  不仅如此,曹氏家族的女性还承担了传播中原文化的任务,表现突出的即是于阗皇后曹氏。她虽然远嫁于阗,但她的供养像展现出明显的中原特色。曹氏所穿的绘制着缠枝花鸟纹的黑色广袖长袍,可能是学习中原皇后绣有文雉的翟衣。而她所戴的莲花凤鸟冠为双层莲瓣上站立着一只凤凰,双翅张开,尾巴向后高高卷起,造型精巧。检索《旧唐书》与《宋史》“舆服志”里记录的皇后礼服,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宋代后冠上加入了龙、凤的元素。可见,于阗皇后沿袭了中原的服饰传统。

  曹氏嫁至于阗之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的丈夫于阗王李圣天及上层贵族。天福五年(940年),当后晋使臣高居诲来到于阗后,发现李圣天对中原文化怀有强烈的倾慕之情:“衣冠如中国,其殿皆东向,曰金册殿。”此时距离唐王朝最后一次与于阗官方接触,已经过去了150余年。显然皇后曹氏与她的故乡敦煌,为于阗输送了中原文化与习俗,润养了西域。

  唐末五代,中原战乱频繁,曹氏家族执掌下的敦煌却呈现出一派安宁和睦的景象。在这里,不但有女性对和平的贡献,更重要的是曹氏家族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做法,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中国民族报》(2023年4月14日 8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吴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