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牛背脊骨山战场遗址
来源:中国民族报 熊召政 发布日期:2023-03-2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待细把江山图画(中国画)傅抱石

 

  看妹妹一家人游牛背脊骨山赏杜鹃发来的照片,那一簇簇红的、紫的、黄的、白的,甚至还有黑的五彩杜鹃,一簇一簇,一树一树,在人迹罕至之地,那么蓬勃,那么灿烂,不免心向往之。照片虽是瞬间的捕捉,但我从花树的静止中看到它们的摇曳,以及摇曳中的诗意;它们的摇荡,以及摇荡中的狂野。于是动了怀乡之思,便想着利用五一的小长假,到故乡的牛背脊骨山看一回杜鹃。

  每次从武汉回乡,从江汉平原一入大别山境,便觉心旷神怡。故乡的山水,在仲春与仲秋两个季节最是好看。特别是春雨霏霏之际,看氤氲的雨雾缭绕着群山,鸡犬桑麻,竹树蓠落,以及鹧鸪啼叫着的茶地,山花簇拥着的村居,莫不在春水滋润着的蛰气中飘逸、变幻,如吴冠中的水墨,在静恬中展现艺术之美。

  那天恰好雨雾飘忽,武汉到英山有高速公路可达,从杨柳湾站口下道转入乡村公路,一段美丽的溪山行旅就在飘飘忽忽的雨雾中骤然展开。大道直如发,是哲理;山路曲如藤,是风景。从土门河到胡家湾近二十里盘旋而上的山路,真个是似幻还真,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路边虽不见扶犁耕作的农人,但挽着竹箩采茶的村姑却是随处可见,犁锄时代已成历史,但茶之故乡永续生机。

  旅行车在一处山坳中的小楼前停下来,大门上悬了一块匾,名“红军之家”。这是一处乡村客栈,主人姓胡,当过胡家湾村的党支部书记。陪同告诉我,胡支书现在专门建设牛背脊骨山公园。我不免纳闷,这人烟稀少的深山也能建公园?胡支书介绍说,牛背脊骨山是一座红军山,1934年,红二十五军撤离大别山踏上长征路前夕,曾在牛背脊骨山上打了最为残酷的一仗。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对3000余名红二十五军将士展开合围,试图消灭这支红色武装。红军留下一个团的近300名战士扼守牛背脊骨山,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激战了三天三夜,敌军除了以数十倍的兵力轮番进攻,还派来飞机轰炸。最终,在山上坚守的288名红军战士全部战死,当地乡亲将他们的遗骨就地掩埋。胡支书从小就听这些红军的故事,深感肩头责任,他趁着乡村振兴的春风,修通了上山的公路,并修建了无名烈士墓。如今,国家长征公园已将这里连同陶家河的红二十五军军部及各个分支机构的驻地列入了保护及建设范围。

  听了这个故事,我登临牛背脊骨山的意愿更加强烈了。胡支书领着我们登山。牛背脊骨山海拔超过了1000米,山顶即绵延的山脊。我们沿着山脊,从牛尾走到牛头,两侧尽是杜鹃树,右侧有一条蜿蜒的壕沟,胡支书说这就是红军打阻击战挖出的战壕,如今已是省级文保单位。

  雨雾纠纠,飘风乱旋,山顶的温度已不足十度。四月中旬,这里阳光灿烂,温度一直保持在二十度左右,所以,杜鹃花就在那时候已蓬蓬勃勃地绽开了。妹妹一家人就是在旺季时来这里的。如今,花期已近尾声,花海消失,只剩下花丛了。不过,我还是看到了紫杜鹃与黄杜鹃,这些稀少的品种,总是开在比较偏远的地方。

  胡支书特意告诉我,沿着几里路远的战壕旁开放的杜鹃花,是一色的深红,犹如战士的热血。他说,不知道是不是红军有灵,他们用鲜血泼染杜鹃花,给世人一个昭示。

  杜鹃花,被我们家乡人叫作映山红。大别山流传着一首歌《映山红》,其中有两句词“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每次听到这首歌,我的眼睛就会湿润。在家乡人的心中,映山红不仅仅是一种山花,它更是所有人心心相系的红军花。

  时间的流水会荡涤历史的恩怨,但民间的记忆永远在述说着世上的真情。这一天雨中的溪山之旅,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我的故乡既在春天里,也在青史中。

  归来,在车上吟了一首七律:

  溪山访古子规啼,

  岚雾茶烟路欲迷。

  喋血英雄牛背脊,

  舍生绝壁虎参差。

  杜鹃浓淡书青史,

  野树高低列战旗。

  且踞危崖还一酹,

  阴霾过处起虹霓。

  诗名就叫《访牛背脊骨山战场遗址》。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