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新机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黄渊基 发布日期:2023-03-0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破题之年。春节以来,随着大众出游意愿的增强和各地文旅特色产品的不断“出圈”,旅游业复苏迅速,“回暖”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文旅资源丰富且禀赋优异的民族地区,“开门红”后“持续红”,文旅发展重获新机。

  挖潜资源,让文旅发展“出圈”。从1月底到2月15日元宵节,贵州凯里市下司古镇“非遗过大年·元宵喜乐会”活动吸引15万人次在线观看,宣传视频全网播放量超280余万人次;广西柳州以“2022年度十大出圈小城”之名成为当代新青年心中的必去之地,螺蛳粉当为首功……越来越多的文旅资源借助科技力量和网络平台,为更多人熟识和喜爱。与此同时,各地文旅干部也纷纷“触网”,花式“出圈”,不遗余力推介当地文旅品牌。

  毋庸置疑,我国民族地区地域辽阔,风景独特,文化异彩纷呈,物产丰饶多样,很多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得以完整保存,是旅游资源的宝库。地文、水体、气候等瑰丽的自然景观数不胜数;饮食、服饰、建筑和节庆习俗等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精彩纷呈;古城遗址、文化名城等历史资源,延续着文脉、承载着记忆;别具特色的土特产品琳琅满目,让人印象深刻……因此,要以旅游业强势复苏为契机,不断挖潜民族地区文旅资源,让文旅发展“出圈”,提升“热度”,带来更多关注度。

  练好内功,让文旅发展“出名”。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策划“世界苗乡·养心彭水”主题系列活动,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业充分融合,已成为彭水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贵州在常态化开展“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村晚·千村百节”系列活动,将“村晚”与1000余个民族节庆相结合,以“村晚+”为新的文旅增长点,实时记录乡村的新变化和百姓美好生活的新故事。可见,民族地区光有旅游资源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让这些资源“出名”,做到有内涵、有品位、有实力。

  因此,必须扎实练好内功,依托本土文化,利用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旅游空间,提升文化底蕴,以此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打组合牌,让文旅发展“出彩”。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积极打造卓扎滩原生态旅游景区冰雪文旅基地,推出滑雪、雪地摩托、空中热气球等30余个冬季娱乐项目,将冰雪“冷”资源转化为旅游“热”产业。同样以此方式推进旅游发展的还有新疆多地。

  民族地区各种旅游资源富集,如何打好组合牌,合力推进文旅发展更“出彩”是一个重要方向。要推动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等的结合,建设各类旅游景区景点、主题乐园、畅游基地等,优化组合各类主题旅游线路,不断延伸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链。

  “双向奔赴”,让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粤蒙“百万人互游”广东首发团刚刚结束旅程,“侬好大理 ‘沪’绘美好”文旅招商推介会前不久在上海召开,掀起了旅游业“双向奔赴”的热潮。随着旅游市场复苏,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要积极扩大“朋友圈”,开启旅游“传送门”,让文旅“双向奔赴”持续热下去。这种“双向奔赴”,能让更多的东部发达省份游客走进民族地区,助力文旅复苏发展,更能在游玩中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确是一件好事。

  【作者系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博士后】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