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泥河湾等19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琉璃河等32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至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建成55家,立项80家。
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结果呈现3个特点:一是深度展现本体价值。此次评定单位和立项单位在国家意义、历史意义、文化意义方面具有典型代表性,体现出中华文化鲜明标识,符合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中华文明精神地标的要求。如泥河湾、学堂梁子以及石峁、凌家滩、上山等是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邺城、辽上京、统万城、长白山神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二是充分实现社会意义。此次入选单位涉及21个省市区,年代上限至旧石器时代,下限至明代,有聚落、城址、窑址、矿址、陵园、寺院等,分布于城市中心、城郊、乡村、戈壁、绿洲等不同地理位置。保护利用模式因地制宜,融入城乡发展,具有多样性、创新性和示范性。如郑州商城依托文保工程和博物馆,形成城市中心市民休闲场地;湖北屈家岭整合农业、林业等资源,打造农谷小镇;邛窑聚焦瓷业振兴,建成文创产业基地等。
三是突出发挥各自特色。19家评定单位中,均建有或在建遗址博物馆、陈列馆、展示馆,考古研究保护、展示阐释、管理运营等各项工作都相对突出,规划实施路径明确。32家立项单位也都设立独立法人资格的专门管理机构,制订建设发展目标,在考古、研究、保护、规划落实以及展示服务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如河南二里头遗址在央地共建支持下,建成遗址博物馆等硬件设施,持续开展考古发掘不断取得新成果,成为夏商文化研究高地;浙江安吉古城遗址借助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发挥考古遗址公园综合效益。
什么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众走进考古遗址公园能有哪些收获?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研究阐释、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文化空间。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3个特点:首先它是“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承载,是国家历史文化价值阐释者和中华文明重要标识地;其次它是以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利用为前提的公园,考古研究和成果展示转化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也是管理运营的重点,它的建设往往周期较长,需要专业队伍的参与;第三是它的最大功能在于对标“文化强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通过考古成果转化、文化遗产传承、生态环境改善等,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如今,公众走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蔚然成风,“十三五”期间36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每年平均接待游客达4000万人次。人们可以通过考古现场观摩、遗址遗迹的展示、出土文物的欣赏、文创的消费、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的体验,在游憩的同时,接受考古熏陶、历史教育、艺术涵养,深入了解遗址蕴涵的文化与历史,理解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探寻人类社会的过往与将来,激发学习热情,掌握乡情、省情和国情。
历经12年的发展,各地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中,切实感受到城乡环境的改善、当地文化品牌的提升,创建热情愈发高涨。“鉴于此,我们设想在2025年底前,争取组织开展第五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评定工作。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制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战略,构建体系、严格标准、细化程序、定期评估,实施进入和退出的动态管理,确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高质量发展。”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张雪娥)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