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塘、银饰、高岗……一系列文化元素融入歌舞中,向观众呈现一场原汁原味的彝族文化盛宴。12月18日晚,由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政府主办的“甬凉协作 山海为盟”2022宁波·凉山周民族文艺晚会在甬举行。
甬凉两地领导及市民代表共同点燃极具彝族特色的三锅庄火把(央广网记者 俞烨 摄)
2021年4月,浙江宁波从广东佛山手里接过“接力棒”,与四川凉山正式开启新一轮的东西部协作,宁波10个区县(市)对口帮扶凉山11个县。
结对以来,两地交流合作深入广泛,党政交往、产业协作、文化交流、民生帮扶等协作成果明显。宁波坚持“凉山所需、宁波所能”,为推动凉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凉山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宁波驻凉山工作队应雨航介绍,一年半来,宁波驻凉山工作队重点围绕东西部协作产业、消费、劳务等主要领域,精准需求对接、深入克难攻坚。共落实东西部协作资金13亿元,统筹安排项目376个。引进89家企业到凉山投资,实际到位投资额68.9亿元。输送劳动力赴甬务工1.07万人,援建帮扶车间65个、新增就近就业岗位2905个。帮助销售凉山农产品11.74亿余元。累计组织教师医生等专技人才392人赴凉开展帮扶。募集社会力量累计向凉山州捐款捐物1.68亿元。
晚会现场,甬凉两地领导及市民代表共同点燃极具彝族特色的三锅庄火把,首届宁波·凉山周正式启动。
彝族是崇尚火的民族,火把饱含着人民对生活的期盼和对未来的祝福。火塘之火,常年不熄,象征着宁波与凉山两地,又多了一个增进共鸣、共促合作的纽带,是两地友谊长存,生生不息的象征。
2022宁波·凉山周民族文艺晚会节目精彩纷呈。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出品的大型彝族风情歌舞《山岗上的歌与舞》部分篇章,如《生在火塘边》在宁波首次展演。
《生在火塘边》演出现场(央广网记者 俞烨 摄)
晚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俞烨 摄)
据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团长胡吉伙子介绍,《山岗上的歌与舞》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鲜明的地域特点和强烈的时代气息。该剧以“再现民族历史,倾述感恩心声”为主题,以凉山彝族歌舞为引领,通过《远古的歌谣》《生在火塘边》《走在霞光里》《金不换银不换》《大小凉山金灿灿》5个篇章,讲述发生在大小凉山的岁月故事,勾勒出凉山彝族人民的奋斗史、发展史、成长史,交织成一幅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画卷,展示了民族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曾荣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圆梦奖“优秀剧目奖”。
胡吉伙子告诉记者:“希望将来有机会把《山岗上的歌与舞》完整版带到宁波,以答谢宁波人民对凉山人民的深情厚谊。”
晚会除了展现彝族民族文化风情外,现实主义题材也搬上了舞台,女子独唱《情深谊长》表达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红军与彝族人民的鱼水情深,情谊悠长。
宁波慈溪越窑青瓷“瓯乐”代表作《祈桑》(央广网记者 俞烨 摄)
“青瓷瓯乐”,也称“瓷乐”,是用越窑产的青瓷为乐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宁波慈溪越窑青瓷“瓯乐”历史悠久,其代表作《祈桑》当天晚上精彩上演,节目以青瓷瓯乐的表现形式,展现越窑青瓷发展脉络和烧制工艺,穿越千年的声音魅力与现代多媒体视听科技的结合,碰撞出古今对话之感。
文艺晚会现场,还展出了《大山的孩子大海的梦》甬凉两地儿童诗歌绘画,同时还有儿童诗歌表演。
儿童诗歌朗诵(央广网记者 俞烨 摄)
当天的晚会,不仅仅是彝族民族风情和青瓷瓯乐的展示,更是两地加深文化历史交流,促进两地融合的体现。下一步,宁波将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扛起政治担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乡村振兴为重要载体,不折不扣做好与凉山的对口协作工作,推动宁波与凉山对口协作迈上新台阶,共谱甬凉山水情的新篇章,共同打造东西部协作的新典范。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