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绣塑作品《光阴》(局部)。王菊供图
在今年11月举行的第五届兵团基层文化能人大赛线上展示展演活动中,家在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红山农场的王菊,在兵团十三师的入围选手中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她把儿时自家的院落“缝”成了艺术品。
这件名为《光阴》的绣塑作品把人们带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灰色的戈壁滩上,一圈低矮的土墙围起一个简陋的院落。院外是一片庄稼地,院内有土坯垒的羊圈、鸡窝、煤房及干柴,还有架子车、一头驴、几只羊。院中心一幢白色土坯房照亮了灰色的院落,一家5口人分立于院中各处,勤劳的父亲、慈祥的母亲和欢乐的孩子。王菊用绣塑艺术定格那个远去的年代,整个作品充满温馨的味道。
今年44岁的王菊是哈密颇有名气的手艺人。小时候,她看着母亲变魔术般把大大小小的花布缝成她和妹妹的漂亮衣裙,就迷上了针线活儿。自己成家后,她用一双巧手,给儿子缝制各种布偶玩具,甚至儿子天真的涂鸦,也成为她的创作灵感。但她从未想过把针线活儿变成艺术品。
2018年,在新疆成长起来的工艺美术大师单秀梅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在乌鲁木齐举办“新疆绣塑布偶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培训班,传承她独创的绣塑艺术。王菊有幸成为学员,参加了为期近一年的学习培训。“看到单秀梅老师用针线缝制出各种人物,用布艺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品,我有了努力的方向。”王菊说。
“虽然王菊学历不高,但是她的针线活儿功底好,动手能力很强,而且她非常用功,也很有艺术天赋。”单秀梅对这个弟子格外关注。
2018年10月,刚刚结束培训班学习的王菊第一次创作大作品《转场》。“我在巴里坤长大,熟悉当地牧民的生活。”她说。作品中,男女老幼一家5口人,骑着马赶着羊和骆驼,浩浩荡荡,风尘仆仆地走在转场的路上,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让王菊惊喜的是,在当年的第十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精品博览会上,这件新疆味十足的作品备受好评,摘得“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银奖。
2020年,王菊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光阴》,这件怀旧风的作品淳朴而温暖,带给人们亲切的回忆和满满感动。单秀梅更是赞不绝口:“这件作品让我眼前一亮,太亲切了!”《光阴》获得了新疆哈密市首届“丝路疆语”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金奖。
王菊的绣塑手艺出了名,哈密民俗博物馆专门请她制作了一组民俗题材作品,表现赛马、赛骆驼、斗鸡等民俗活动,深得游客喜爱。
在照顾家人的同时,坚持艺术创作对王菊来说并不容易,但她从未停下努力的脚步。“这两年,王菊的造型和创作能力越来越强了。”单秀梅说。事实上,王菊的生活已经被她热爱的艺术照亮了,她乐在其中。“绣塑艺术让我找到了创造美的方式,我可以用作品表达对家园和生活的热爱。沉浸在创作的快乐中,非常享受。”王菊说。
眼下,王菊正在忙着创作另一件兵团题材的作品,“我想再现父辈艰苦垦荒的场景,表现兵团人的奋斗和奉献。也希望年轻一代传承父辈的奉献精神,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