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悠悠,波光粼粼。一溜溜水草,沉浸于河中,绿如碧玉。
这条河的名字叫鱼洞河。它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中所镇龙泉村出发,昼夜流淌,一直流向文昌故里景区。景区因水清而驰名,成为受到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这条河的清澈流淌,与一个人分不开,他叫张国伟。
张国伟祖祖辈辈居住在龙泉村。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雄奇的金马山南麓山脚下,有大大小小70多个出水洞,其中巨大的山洞就有20多个。一股股清澈的泉水从洞口“哗哗”涌出,奔流成河。站在岸上,能看见鱼群在洞穴与河流中来回穿梭,“鱼洞河”由此得名。
张国伟从小在鱼洞河边长大。他和小伙伴们常聚在河边玩耍。河水清冽甘甜,他们常常把嘴巴贴到水面,尽情地吮吸。水中天然生长着一种细鳞鱼,味道鲜美。想吃鱼了不用发愁,可下河摸鱼,可临河垂钓,可水瓢舀鱼。鱼洞河,早已深深地融入了张国伟的生命里。
然而,这样一条美丽的河流却被伤害过。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村民种地积极性提高,用水量增大,出现了私挖渠系的现象,鱼洞河的水质受到污染。再后来,逐步富裕的村民建起了新房。有的临河修建,有的给河床加盖,在上面开商铺、搞养殖,还有的筑堤拦水,放养外来的观赏鱼。眼看着曾经清澈流淌的鱼洞河变了颜色,变了气味,张国伟心里五味杂陈。
2004年起,张国伟开始担任龙泉村村干部。还鱼洞河一河清水,成为他的梦想。
转机出现在2020年,越西县委县政府把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重拳出击治污。也是在这一年,45岁的张国伟挑起了龙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担子。
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张国伟带领村民大刀阔斧地开展鱼洞河治理。拆掉之前在洞口用石头垒砌的挡墙,让洞里的泥沙自然排泄;清理前些年投放的外来鱼种;对渠系进行清洗,铲除河道的杂草和污泥……
两年来,张国伟起早贪黑地忙着,几乎没有节假日。有一段河流流经村民集中居住区,河道积下了不少污泥,气味刺鼻。张国伟带头跳下河,铲污泥,垒河床,一干就是20多天。
2022年3月,越西县委主要领导带着相关干部到龙泉村调研,充分肯定了龙泉村对鱼洞河的治理。然而张国伟没有半点骄傲,他心里还压着块石头。他建议,尽快解决违规临河建房和私自加盖占用河床的问题。“大家想到一块儿了!”县委领导当场拍板,向“老大难”开刀。
上级要求6月底完工。时间短,任务重,张国伟铆足了劲儿干。
这段河流有1里多长,治理涉及10多户人家,重点是要拆掉几户人家的违规建筑。住了20多年,还是“水景房”,得知要拆迁,开始他们都不情愿。张国伟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有的人家甚至跑了四五趟,白天谈不妥,晚上再去。讲了大道理,又讲小情理,可谓苦口婆心。
不到一个星期,群众工作全做通。
一个晴朗的早晨,施工队伍和机械开进场。一个多月过去,所有违规建筑、违规搭建消失得无影无踪。接着,张国伟又组织村民治理这段烂河道,整治垮塌,铲走河底垃圾,终于攻克了鱼洞河治理的最后一个难点。
今天的鱼洞河已经恢复了它清可见底的本来面目。河流全长4.8公里,流经4个村落,进入文昌故里景区腹地。景区里,鱼洞河环街绕舍,为景区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如今,文昌故里景区成为越西县一张知名的旅游名片。紧靠主要景区的龙泉村,近水楼台先得月。村里抢抓发展机遇,动员村民办民宿、客栈、农家乐。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国庆假期,张国伟在村里沿着清澈的鱼洞河转悠。看着沿河进村的游客络绎不绝,还有村民们忙碌的样子,他心中回响着一个声音:要让鱼洞河一直这样清澈地流淌下去……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