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人民 用心走好创作之路
来源: 王舸 发布日期:2022-06-0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我是一名舞蹈工作者,也是新文艺群体中的一员。去年12月,我很荣幸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今年3月,我又有幸获得“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更让我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

  我和祖国的舞蹈事业一同成长,从一名舞蹈演员转型成为一名舞蹈编导,虽然角色发生了变化,但我始终保持着对舞蹈艺术的初心,在创作中不断明确和践行着舞蹈人应当担负的使命,为把新时代中国舞蹈发展成为民族的、大众的艺术而努力着。

  “德艺双馨”不是口号,而是自我要求。“德艺双馨”既是我的母校北京舞蹈学院的校训,也是指引我艺术之路的旗帜。在我看来,“德艺双馨”就意味着,艺术应当以道德为人文根基,去探求艺术的永无止境。

  德为根基。从艺先从德,做艺先做人。作为文艺创作者,我们不仅需要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还要保持对社会的关注、对生活的观察,用艺术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必须始终牢记艺术为人民服务、为时代发声,让艺术作品成为我们与人民群众、与社会生活深度对话的桥梁。

  作品《父亲》是我有感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象,以我的父亲为原型创作的。我希望用舞蹈作品表达儿女对父母的那份深深的牵挂,更重要的是,给“空巢老人”这个社会群体带去更多的社会关注和关爱。

  艺无止境。热爱、探索、创新,激励着我不停地思考:如何让表演形式更加新颖、让情感表达更加真切?如何让作品把中国故事讲好、讲精彩?如何在打动观众的同时,能够与观众获得精神与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每一次创作都源于现实生活中所感知到的那一份真实的情感。舞剧《天路》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铁道兵战士和藏族同胞在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的真实故事,用舞蹈这种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艺术形式,表达希望与信仰、生命与死亡、家园与梦想、爱与力量……他们在人类生存的“禁区”,创造了世界屋脊上的奇迹,我们也希望用艺术作品来演绎、传承“天路精神”。

  作为一名舞蹈工作者,我常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而舞?为谁而舞?我用舞蹈去表现什么?向世界传达什么?2004年至今,我创作的文艺作品中,既有缅怀革命先辈的红色题材,也有聚焦当下生活的现实题材;既抒发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也展现老百姓的真切心声。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我创作了舞剧《歌唱祖国》,用红色题材作品,表达舞蹈人对党和国家最真挚的感恩和祝福;舞剧《五星出东方》将国家一级文物“搬”上舞台,是我用舞蹈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的一次艺术实践……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每一部作品都是一面“旗帜”,传递着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

  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我有幸参与了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中国舞协为建党百年创作的“各族儿女心向党”主题晚会,也有幸多次参与中国文联、中国舞协组织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活动。从一次次采风创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创作出老百姓喜欢的作品,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浮光掠影,而是要俯下身子,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

  培养更多新生力量,是我当下重要的任务。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引领年轻人成长,为时代创作更多优秀作品,留下更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守人民立场,用艺术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作者系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一级导演)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