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上,鸟巢上空用烟花打出“天下一家”和“ONE WORLD ONE FAMILY”中英文字样,象征“世界大同 天下一家”的主题表达。新华社记者 李尕摄
清代金昆等绘《冰嬉图》卷(局部)。
西汉长信宫灯。资料图片
北京冬奥会火种灯。新华社发
法国高山滑雪选手马蒂厄·贝莱的头盔上出现大熊猫、龙、长城、锦鲤等诸多中国元素。 新华社发
2月20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象征团结友爱的中国结,寄托离别之情的折柳,寓意大团圆的“天下一家”焰火……闭幕式上的每个细节都彰显出中华文化的诗意之美,体现了现代奥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在北京冬奥会这个超越国度、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互动平台上,冰雪激情与浓浓中国年味和谐相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东西方文化互鉴融通,交织成“美美与共”的动人图景,为奥林匹克史册镌刻上独特的中国印记。
1 冰雪之缘 冬奥之约
中国人自古对冰雪怀有丰富而美好的情感,认为冰是坚韧、忠贞、高尚的象征,雪是纯净、静谧、祥和的代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的各民族群众,更是在与雪共存、与冰共生的生产生活中,共同塑造了我国冰雪文化基因,孕育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冰雪文化。2005年,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墩德布拉克发现了一处距今1万多年的岩画,岩画记录了古代先民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滑雪狩猎的场景。故此,阿勒泰成为国际公认的“人类滑雪起源地”。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从抵御冰雪到善加利用冰雪、乐享冰雪,冰雪活动形式不断丰富,娱乐性、竞技性愈发突出,发展成为重要的体育活动。
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我国民间就流行一些有趣的冰雪游戏,如在东北地区,人们脚踏滑冰工具——竹马,在冰雪上飞驰。至宋代,冰上运动更加普及,《宋史》记载了宋代皇帝“幸后院观花,作冰嬉”的情景;《梦溪笔谈》中记载的“凌床”,本是靠人力拉动的冰上交通工具,之后也应用于冰上游戏。
清代,我国传统冰雪运动进入“黄金时代”,成为从宫廷到民间广为流传的娱乐方式。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国宝名画《冰嬉图》,栩栩如生地展现了被乾隆钦定为“国俗”的“冰嬉庆典”场景,冰上蹴鞠、冰上射箭、冰上武术、冰上杂技……表演者姿态各异,技艺非凡。在一些民间节庆活动中,舞龙、舞狮、跑旱船等也移到了冰上,别有生趣。
清末至民国时期,现代体育中的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越野滑雪和高山滑雪等运动先后传入我国,融合传统和现代冰雪项目的群众性冰雪运动在北方城市逐渐普及。东西方冰雪运动在技术表现形式上的相似和精神层面的内在融通,促使我国形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冰雪运动文化,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80年我国冰雪健儿首次参加冬奥会,到“双奥之城”北京顺利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奥会,我国冰雪运动稳步发展,竞技水平不断攀升。本届冬奥会上,中国奥运健儿创下自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以来的最佳战绩,在奥运舞台上续写着中华民族的冰雪之缘 。
2 中华之美 诗意绽放
我国自古有“立象以尽意”的哲学与美学观念。本届冬奥会从开闭幕式、各大场馆到吉祥物、火炬、会徽、奖牌、服装的设计,都融入了大量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以一种举重若轻、意尽则止的自信与从容,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精髓与张力,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共鸣。
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冰雪五环破冰而出,小雪花汇聚成大雪花,大道至简的“微火”成为主火炬;闭幕式上,中国结在天地间交相呼应,柳枝摇曳、折柳惜别,“天下一家”焰火绽放升空……这些场景将文化元素与体育赛事完美结合,使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审美情趣尽显其中。
本届冬奥会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场馆设计,给各国运动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将冰的坚硬与丝带的柔软相结合,蕴含了刚柔相济的中国智慧;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如一条蜿蜒的游龙盘踞在山脊之上,被形象地称为“雪游龙”;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设计灵感来自跳台与敦煌壁画中“飞天”飘带形象的契合;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则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如意”造型。现代建筑、尖端科技与历史文化、山水自然交相辉映,如凝固的诗篇,展示着中华文化特有的意蕴。
作为历届奥运会中备受关注的元素,火炬是展示奥运理念和本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北京冬奥会火炬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盘旋,逐渐过渡到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而火种灯中国风的造型十分吸睛。火种灯创意源自2000多年前的西汉长信宫灯,取其防止空气污染的环保设计,与“绿色冬奥”理念相契合。仪式火种台则采用了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的造型,象征“承天载物”。
筑梦冬奥,飞跃无限。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分别以汉字“冬”和“飞”为灵感来源,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中国传统书法、剪纸艺术相结合,强化了汉字本身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奖牌“同心”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有“天地合·人心同”的意涵。与奖牌一起颁发给获奖运动员的还有用海派绒线编结技艺制作的绒线花,被称为“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为冰雪赛场增添了融融暖意。
本届冬奥会的制服和礼服同样汇集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制服外观设计融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触、线条层次,与京张赛区山形、长城形态相结合,以霞光红、长城灰、天霁蓝、瑞雪白构成整个色彩体系,与冬奥会的恢弘场景与空间意境相契合。颁奖礼服“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的设计,将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相结合,勾勒出隽永的中国韵味。
赛场上,中国运动员“战衣”上的“中国风”设计也十分亮眼。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自己设计的“战衣”和雪板融合了中国龙与祥云图案,冰舞组合王诗玥、柳鑫宇的自由舞服装创意取自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女子冰球队门将周嘉鹰的金龙纹头盔和双龙护具霸气十足……运动健儿们不约而同地将中国传统美学与冰雪运动、体育精神巧妙结合,传达出他们对中华文化发自内心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以及积极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高度自觉。
3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明月谁知千里共,华灯同照万人来。”按照中国传统风俗,正月里都是年,从正月初四拉开大幕到正月二十闭幕,本届冬奥会整个会期与中国农历新年完美重合。冬奥村举办了“一起过大年”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体验了浓浓的年味儿。志愿者的热情友善、周到细致,让运动员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好客文化。各国运动员纷纷在社交平台花式晒出“冬奥朋友圈”,分享着“北京欢迎你”的真诚与热情。
数据显示,本届冬奥会已成为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在全球社交媒体上引来数十亿人次关注。充满东方韵味的开闭幕式,向世界展示了极致的中国式浪漫,引来海外媒体盛赞。憨态可掬的吉祥物冰墩墩在全球掀起持续不断的热潮,堪称冬奥会的“顶流”。奥运村里的中国美食,有趣的年俗活动,运动员与志愿者的友爱互动等都引发了海内外网友的热烈讨论,向世界展示了生机盎然、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冬奥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更是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的平台。不少外国代表团和运动员通过“战衣”和装备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喜爱,俄罗斯奥委会代表队队服融入了象征吉祥的中国龙图案,法国高山滑雪运动员马蒂厄·贝莱的头盔上绘有大熊猫、龙、长城、锦鲤图案,加拿大名将马克·麦克莫里斯的滑板上也绘有大熊猫图案。在赛场上,除了精彩的赛事,还有不同国家的文化展演,以及覆盖了全球各类音乐风格的背景音乐,展示着东西文化的和而不同。在社交媒体上,各国人民关注冬奥会和冰雪运动的热情不断高涨,相关话题引发网友热议,使那些原本远隔重洋的国度似乎瞬间有了近在咫尺的亲切与熟悉。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首次如期举办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更激发了全世界人们迎接挑战的勇气与共克时艰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蕴含着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团结信念。开幕式上的大雪花和闭幕式上的中国结,体现着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深厚情怀。每个国家、不同文明各有其魅力,唯有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平等、尊重、包容的交流与沟通中,才能构建起“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编辑:张雪娥)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