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话虎:民俗中的虎文化
来源:中国民族报 马知遥 发布日期:2022-02-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壬寅新年,一名小朋友试戴虎头帽。新华网发

  山西黎侯虎(布老虎)。 吕志英制作

  面塑作品“招财送宝”。 刘玉伟制作

  “萌虎”花馍。 申丽丽制作

  壬寅虎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虎元素周边商品大受欢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是百兽之王,是力量、勇敢、无畏的象征,虎文化亦是起源最早的图腾文化之一。在民间传说、民间美术、民间戏曲等传统民间文化中,虎的形象无处不在,年画、剪纸、刺绣、布艺等各种民间工艺美术品都在反复刻画着虎。人们以虎为瑞兽,用它镇宅、护宝。在百姓心中,虎也成为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能驱除灾难和邪恶。

  ◆ 虎文化的日常表现

  虎是中国人熟知的十二生肖之一。目前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记载,是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的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日书·盗者》。竹简上有“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配的记录。据文献记载和历史研究,至少在东汉时,人们已普遍用生肖动物来记录出生年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朝历代都将虎视为威武之师的象征。虎符,则是兵权的标志。战国时,信陵君窃符救赵,就是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虎符,调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从而救了赵国。古代中国,谁掌握虎符,就是掌握了军令大权。一块虎符,表示由帝王直接下达的军令;而虎头,则被绘制在战士的盾牌上以吓阻敌人。

  在我国传说中,人们相信虎能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因此虎画经常被挂在正对大门的墙上。在虎年,孩子们的额头还被写上红色的“王”字,寓意能增强精力与活力。

  虎头帽在民俗工艺品中极富特色。在我国民间,很多地方都有给初生和年幼的儿童戴虎头帽的传统,在陕西、山西等地,民间还有缝制虎头鞋、虎头枕的习俗。据考证,唐代就有勇士头戴虎冠,河北省内丘县邢窑博物馆藏有戴虎头帽的唐代武士俑。后来,虎冠逐渐演变成孩童的服饰。时至今日,一顶小小的虎头帽,仍寄托着全家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殷殷之情。

  此外,在我国一些传统仪式中,虎的形象也很常见。例如青海省同仁市年都乎村的土族群众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要举行祈求平安的民俗活动“跳於菟”。於菟,即活动中的老虎,一般由成年男子扮演。活动当天清晨,他们在身上画上虎豹纹,然后走村串户驱邪逐恶,村民们用酒肉、糖果来款待他们。“跳於菟”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仪式,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此类似的还有湖南土家族的“毛古斯”,云南彝族的“跳虎节”和“跳豹子”等。

  ◆ “母亲的艺术”布老虎

  人们喜爱的布老虎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相传在原始社会,风雷闪电,猛兽出没,强大的老虎被视为大自然的强者,因而被人们当作生命保护神和繁衍生育之神。随着这一传统的延续,虎图腾崇拜渐渐融入人们生活当中。布老虎就是虎图腾的化身,2008年,布老虎(黎侯虎)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布老虎可以保家护院,保佑新生孩子身体健康。2020年10月至今,笔者曾经对山东、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的布老虎艺术进行过田野调查,发现在北方广大农村地区至今还有赠送布老虎和虎图腾崇拜的传统。比如在山东,布老虎对新生儿和产妇具有重要意义。孩子出生、满月或者百日,姥姥看望孩子时会带来一只大布老虎。在北方其他有布老虎工艺的省份,给新生孩子送布老虎的风俗基本相近。但在山东莒县一带乡村,也有在结婚时给新人送一对布老虎的习俗。

  民间布老虎没有统一的规格式样,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因手头材料的不同,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念制作出了形态迥异的布老虎。山西的布老虎,身上要绣“五毒”图案;河南的布老虎,则是南瓜形眼睛、粽子形鼻子。不过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风格各异的布老虎造型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以夸张、变形为基础,对老虎的外形进行处理。

  布老虎的最早形状已无从考究,但它的出现都与我国民间所流传的某些习俗紧密相连。今天,人们依旧喜爱手工缝制的布老虎,因为在它的身上,不仅体现着中国妇女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更多的则是老一辈对新一代的期望与祝福。通过一针针、一线线的缝制,老一辈将满腔的爱意缝入其中。

  ◆ 民间雕塑与虎

  虎在古代的青铜器、玉雕中都是重要的图案。古代四大神兽中也有白虎,至今川滇黔地区的一些彝族、土家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仍以虎为图腾。虎在民间的位置,于不少虎主题艺术品中有所体现。它无处不在,贴于墙上、门上、窗上,戴在头上,穿在身上、脚上,玩于手中,枕盖被铺上也有它。百姓借“百兽之王”寄托保护自己和下一代生命的期望,因而民间对虎的艺术创造千姿百态。

  泥叫虎是山东高密的一种民间泥塑,起源于明代万历初年,是形、色、声、动俱佳的民间工艺品,与扑灰年画、剪纸并称为“高密三绝”。泥叫虎腰部由牛皮连接,挤压其头部和尾部后,会发出响声,叫虎一名由此而来。河南也有叫虎,又称皮老虎。相较之下,山东的泥叫虎更具特色,而且在艺术风格上更大气,样式憨态可掬,哨子发出的声音也十分有趣。

  高密泥塑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万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用泥设计一种叫锅子花(也称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后来又把装火药的泥坯塑成娃娃造型,焰火放过以后,再当玩具或装饰品摆设。后来,泥塑的品种逐渐增多,有老虎、狮子、猴子等动物形态,也涉及白蛇传、西游记、牛郎织女等传奇故事,并且涂以各种颜色,使其生动活泼。从此,泥塑不再是焰火的附属品,而成为一种手工艺术品类。到清朝乾隆年间,泥塑在外形和着色上有所创新,且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动作,将声音、色彩、动作融为一体。当时,庙会都有卖泥玩具的,民间流传着“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子乐哈哈”的民谣。

  虎虎生风看新年。壬寅新春,各地民间艺术家通过制作虎元素的传统工艺品,共贺佳节。虎年纳福,虎虎生威、生龙活虎、气吞万里如虎,这是中华儿女传承至今的美好心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写照。

  (作者系天津大学教授、民俗学者)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