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红色电影热映——光影艺术闪耀理想和信仰之光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刘库 宋进进 发布日期:2022-01-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创新红色电影创作,用心用功用情讲好百年党史故事。2021年,描绘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与重要时刻的党史题材电影收获颇丰,影片从多个维度和视角进入到百年党史的精神书写当中,涉及百年征程中的重要时刻、杰出人物以及光辉事迹,勾勒出一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栉风沐雨、昂首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这些电影让大众从光影艺术中感受到新时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银幕上的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初心使命与担当奉献,如同一团团火焰,给广大观众以激励与鼓舞,照亮前行之路。

  1 立足红色文化叙事资源 宏大主题与微点描摹并重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面对如此宏大体量的历史信息,如何选取、提炼百年党史中的创作素材,成为电影创作者反复考量的事宜。总体看来,2021年上映的党史题材影片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作为党史题材的红色电影,其核心主题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这一点上,2021年的这一类电影表现亮眼,主题突出且在表达上各有侧重。如反映建党精神的影片,《1921》主要聚焦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诞生故事,重现建党风云,而《红船》则兼顾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议的历史场景;在电影人物上,《1921》选择李达、王会悟等优秀党员、进步青年作为叙事主体,而同期上映的《革命者》则聚焦李大钊、陈独秀等建党初期的重要人物,对他们的心路历程进行光影呈现。反映抗美援朝精神的影片,《长津湖》重在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钢铁般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1950他们正年轻》重在情感表达,《跨过鸭绿江》重在情节再现。反映爱国奉献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的影片,《守岛人》再现共产党员王继才默默坚守祖国边陲小岛32年的故事,《中国医生》描绘了医护人员逆行而上,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场景,《千顷澄碧的时代》反映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带领人民群众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宏伟事迹。

  在呈现视角上,影片大多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由单个人物、具体事件进入到宏大的历史叙述当中。如《1921》,片名便起得宏大,有着描绘百年风华与大国气派的意味。但具体到内容上,影片融入了许多朴素而寻常的事件,并充盈大量细节信息。片中刘仁静一行人来到上海,先是去逛市场,这样的情节既丰富了人物形象,调整了叙事节奏,同时也让主题表达更加自然,影片更接地气,更容易被广大观众所理解与接受。总的来说,2021年上映的多部红色电影,主题的承载者与落脚点更多的是“寻常人物”,影片正是用他们的动人事迹托举起伟大的时代精神。

  在思想表达上,青年人作为叙述主体,频频呈现在银幕上,青年精神成为红色电影的言说重点之一。正如《1921》的宣传语:“一百年,正青春。”可以看到,2021年上映的党史题材电影从主体塑造、演员选择、价值观念、视野角度,甚至是宣发方式等诸多方面,大多在强调青年责任与青年精神。银幕上,《1921》《英雄若兰》等影片中的青年人高唱凯歌,点燃马克思主义的星星之火;现实中,无数青年人在面对洪灾、疫情等难关时,积极投身于救灾抗疫一线。这种传承与交互的关系在《我和我的父辈》当中也有强烈的体现。

  2 创新红色电影的叙事范式 推动新主流电影开创新风潮

  如何在主题性创作与大众化表达上求得最大公约数,一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考验。红色电影在创作主题上有明确的指向,大多数人物和故事不仅是人们从历史教材、政治读物上早就耳熟能详,甚至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表达。如何在观众相对熟悉的题材、故事、人物、主题上,发掘新的审美空间,提供新的审美体验,产生新的时代意义,并且为市场所接受、为观众所喜爱,无疑是道复杂的必答题。2021年,有相当部分的党史题材电影显示出创作者们自觉的创新追求。

  相较于以往党史题材电影在叙事上大多按照线性顺序、编年体形式展开故事,《革命者》让观众感受到了电影在叙事结构上的尝试与突破。该片在叙事时间上积极探索,采用心理叙事的讲述机制,通过回忆勾连起李大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一生。大量心理式、情绪化的转场方式也为影片叙事时间的延展提供了艺术支撑,一边是38小时的行刑倒计时,一边则是对李大钊革命岁月的场景再现,时间上的跳脱性,风格上的诗意化与抒情性,成就了这部电影别样的叙事范式,在艺术性和观赏性上都有所突破。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新主流电影的基本框架和艺术特色已然成型。2021年的党史题材电影也大都符合新主流电影的基本范式,即在价值观层面宣传主流思想,在形式层面融合类型元素,在制作层面执行工业化流程,推动新主流电影开创新风潮,《长津湖》便是其中代表。该影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味与民族美学特点,如片中有一幕,坚守阵地的烈士最终被冻成了“冰雕”,悲壮的场面让观众生出刺骨的寒意,但更多的是深深的敬意和无尽的感动。通过音乐、镜头运动等视听语言,电影场景中慷慨悲壮、深沉厚重的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得以彰显。

  此外,新主流电影积极拥抱市场,并且调用、融合多种元素来增强其趣味性和吸引力,《长津湖》中大量的特效镜头将战场对峙的激烈与残酷展现得淋漓尽致。该片导演之一徐克之前便有将红色电影商业化的成功案例,该片借用自然环境、战争设备、地貌地形等元素建构起独特的战争场面,音效与音乐也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美学”的艺术特点。

  在制作方面,除了整体制作水平的提高,集锦式、合作式的拍摄模式也在新主流电影的创作中蔚然成风。《我和我的父辈》《长津湖》等影片都是多位导演通力合作的产物,这种比较强调制片人中心的制作理念,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和专业化。

  3 大众点赞、专家认可  红色电影高潮迭起、收获颇丰

  2021年,广大观众在红色电影的观赏中,感悟一代代中国共产党员的理想之力和信念之光。从早期为民族解放而奔走呼号甚至献出生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到新中国成立后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从32年默默守卫祖国边陲小岛的普通共产党员,到破除万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第一书记,红色电影以真实场景再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以动人视听表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2021年是党史题材电影收获满满之年,大众口碑方面,大部分影片在主流电影评价平台上获观众好评。其中,《1950他们正年轻》位列某电影分享交流平台2021年度国产纪录片评分第一位。很多专家学者也都发文探讨《长津湖》《1921》等影片的重要价值内涵与社会意义。

  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长春电影节、澳门国际电影节等各大电影节上,党史题材电影频频亮相,在奖项评选上也斩获佳绩。在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中,《守岛人》获最佳故事片奖,《1921》获最佳编剧奖,《悬崖之上》包揽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和最佳男主角三项大奖;《中国医生》和《守岛人》获长春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长津湖》获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除了重要奖项上的认可,党史题材电影在票房上的表现也十分亮眼,《长津湖》更是以超57亿的票房成绩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可以说,党史题材电影在2021年获得了口碑评价与市场收益的双丰收。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