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昆明一家电影院,观众在电影《长津湖》展板前合影。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摄
11月9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系统阐明了“十四五”时期中国电影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要举措等。
《规划》在系统谋划的基础上,聚焦重点任务设计项目抓手,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共设置7个专栏25个工程项目。《规划》由国家电影局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经过前期研究、专题调研、文本起草、对标对表、征求意见等工作环节,历时两年多编制完成,汇聚了各方力量,凝聚了广泛共识,是“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的施工图和责任书。
《规划》指出,“十二五”至“十三五”时期,我国电影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十四五”时期,中国电影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中国电影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体制优势显著,创作潜力巨大,产业基础坚实,人才资源丰富,市场动能充沛,继续发展具备多方面有利条件。
《规划》表示,展望2035年,我国将建成电影强国,中国电影实现高质量发展,电影创作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美学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以国产影片为主导的电影市场规模全球领先,电影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培养造就一批世界知名的电影艺术家,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为了达到建成“电影强国”这个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电影创作生产将更加繁荣。在电影产量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实现质量显著提升。重点影片创作任务如期完成,多类型多题材多样化创作格局不断完善,每年重点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到50部左右,广大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
市场和产业体系也将更加健全,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市场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国产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55%以上。到2025年,银幕总数超过10万块,结构分布更加合理。电影产业链条延伸拓展,电影消费模式创新升级,电影综合收入稳步提高。
《规划》强调,在重点电影创作选题规划方面,将实施涵盖中国历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现实题材、人物传记等方面创作选题规划,建立任务台账,适时动态调整充实,形成滚动式、可持续的创作格局。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好重点影片的创作生产,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规划》还强调,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电影创作,以电影佳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扶持科幻电影、动画电影和特种电影,积极扶持具有创新意义和鲜明特色的农村、少儿、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支持纪录、科教、戏曲等各类电影发展。
电影作为重要的“国家名片”,将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十四五”期间,合拍电影更加繁荣,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力度明显增强,销售渠道和网络更加畅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规划》还提出,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开发多层次多元化电影市场,将推进“人民院线”和“艺术院线”的建设,其中“人民院线”由全国各地城市影院(每家确定一个厅)组建而成,覆盖所有县级以上城市,为国产主旋律影片拓展放映空间,重点对具有较强思想性和较高艺术水准的主旋律影片给予排片支持。
“十四五”期间,电影科技能力将显著增强。国家电影高新技术研究实验室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性电影科研成果更加丰富,电影工业化基础更加牢固,特效制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影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健全。
据悉,国家电影高新技术研究实验室依托国家级电影科研力量组建,通过国家认证,重点研究云计算、大数据、5G、VR、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可信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科学技术在电影全产业链信息化建设、云化和智能化升级中的整体解决方案。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