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合作举办的第三届博物馆人类学研讨会在线上召开。本届研讨会以“文化遗产与共同体”为主题,围绕9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来自国内外文博行业、民族学、人类学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及高校师生共76人参会发言,近5000人次线上旁听。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关凯指出,本届研讨会旨在从博物馆人类学视域,观察并分析小至族群、大至国家甚至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通过文化遗产,呈现其美美与共的精神与生生不息的力量,希望通过研讨能将博物馆业务、文化遗产研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结合,尽博物馆与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绵薄之力。
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提到,博物馆人类学研讨会自2017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搭建起了一个全国规模的博物馆人类学研究的成果发布和研讨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的推动和引领,中国的博物馆人类学研究已经实质性地开展起来,并且成果丰硕。郑茜进一步呼吁构建博物馆发展的学术共同体,来推动博物馆的发展。
据了解,第三届博物馆人类学研讨会共收到200多篇投稿论文。这些论文涉及的论题宽广、视野开阔,对前沿问题具有高度敏感性,表明博物馆人类学研究在用人类学理论观照和指导博物馆实践以及在博物馆里开展人类学研究这两个维度上展开的理论探索,对于当代博物馆事业发展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和工具性价值。
论坛举办期间揭晓了中国民族博物馆第二届“青年策展人”项目成果,举办了“首届青年策展人成果汇报展”。此外,“博物馆人类学译丛”首部译著《博物馆、公众与人类学》也正式出版。
(编辑:张雪娥)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