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木·乌斯曼正在进行雕刻,这一步非常重要,一旦出错,整个碗将成为残次品。
阿里木·乌斯曼仔细检查每个碗,查看其表面有没有裂痕,能否进行雕刻。
在新疆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巴格其旅游风情街的一家店面内,阿里木·乌斯曼正雕刻着一个核桃木小碗。不久后,这普通的木碗将变成珍品佳作。“每一块木料都有着独特的形状和形态,只要稍做加工,再将维吾尔族特色雕刻艺术融入进去,它就能变成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阿里木说。今年35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阿克苏人,自小受长辈影响,对木雕艺术特别有兴趣。
阿里木所说的材料大多是白杨、柳树、杏树、核桃树、桑树等,制作成型后再用专门的雕刻工具刻上花。“自打我记事起,家里就用这种木碗吃饭,用木盘装菜。我爷爷就是木雕工匠,他做的碗特别好,当时邻居家、亲戚家用的都是爷爷做的碗筷和木盘。”阿里木回忆,“以前制作一个碗很麻烦,爷爷会在地上先挖个坑,将木桩插进去,再跟我父亲同时用力转动它来钻木料,直到把木料钻成碗状。那时候做一个碗最快也要半天时间。”小时候,阿里木经常会拿着一块木料坐在爷爷和父亲旁边,看他们做木碗。
随着爷爷的老去,阿里木的父亲继承了这门手艺。1991年冬天,阿里木的父亲因为一场车祸伤到了腰和腿,失去了继续制作木碗木盘的能力。“那起车祸让我父亲没办法久坐,更没办法弯腰。我们家慢慢就停止制作木碗跟木盘了。”阿里木说。1999年冬天,阿里木的爷爷因病去世,从此家里就再也没人制作木碗木盘了。
成年后的阿里木对传统技艺越来越感兴趣,而且他原本在维吾尔族传统画方面就颇有天赋。2005年,阿里木考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的美术专业,离开阿克苏前往和田求学,学习维吾尔族传统民间画。一天,阿里木在和田老城区遇到一群在路边制作售卖木碗木盘的人,这画面让他突然想起小时候,回忆起看爷爷、父亲一起做木碗木盘的日子。回到宿舍后,阿里木当晚久久不能入眠,越发觉得自己跟木碗木盘有种解不开的缘分。“我好像突然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我们家的手艺不能丢,我必须把爷爷和爸爸的技艺传承下去。”阿里木说。
随后,阿里木将在学校学到的民间画技术运用到木碗雕刻中,把一个个普通的木碗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在校期间,他利用闲暇时间制作了十几种图案各不相同的雕刻木碗,得到同学和老师的一致认可和肯定。这样一来,他更有信心了,不断钻研雕刻技艺。
一次偶然的机会,还在学校就读的阿里木萌生了创立工作室的想法。“当时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为了挣点钱补贴家用,我把我做的雕刻木碗和木盘拿去和田市的各个景点推销,没想到没过多久就接到了一笔订单。”阿里木笑着说。和田市的一家旅游公司负责人看到阿里木雕刻的木碗木盘后找到他,想与他合作,并签订了制作合同。这本是件好事,却让阿里木犯了难。“当时很高兴但也很忐忑,因为订单量太大,我不知道该如何完成,所以我就回家找家人帮忙。”阿里木说。在家人的支持和帮助下,阿里木在半年后勉强完成了订单任务。
“本来给我的制作时间是4个月,可因为没有帮手,更没有适合的制作场所,最后拖了半年才完成。虽然对方没有太过计较,但是这让我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阿里木说。
这次经历使阿里木有了带着更多人一同创业的想法,此后他回到家乡阿克苏,在村里创办了木雕工作室,吸纳年轻人一起创业。
热合曼·艾山跟阿里木是同村人,也是阿里木收的第一批徒弟之一。热合曼从小喜欢画画,但是因为家庭条件困难而放弃了。“阿里木教会我很多种雕刻技艺。如果不是他,我也许还在村里种地。”热合曼说。在阿里木的帮助下,热合曼不仅开了属于自己的店,还在城里买了房。
如今,阿里木已是阿克苏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由他雕刻制作的木碗木盘成为阿克苏一张亮丽的“名片”。从青葱少年成长为继承祖辈手艺的传承人,阿里木对今后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划:“我今后会更加努力,让这些木碗木盘从生活用品变成艺术品,让更多人欣赏和喜爱。”
(编辑:张雪娥)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