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娘子军》:礼赞那座心中的丰碑
来源:中国民族报 陈育燕 发布日期:2021-05-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在国人心中留下难忘的记忆。图为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剧照(1998年)。 黄一鸣摄

  “满腔热血祭山河,丹心书写琼崖春。”1964年,表现海南琼崖女性武装斗争革命题材的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人民大会堂成功首演,演出单位为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剧团。该剧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西方芭蕾舞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创造出民族芭蕾舞精品。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剧几经改编,历经岁月沉淀与洗礼,依然生机勃勃,成为体现中国特色的红色经典之作。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该剧当之无愧入选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

  品味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需要回归产生红色经典的时代语境。该剧以海南岛琼崖纵队女子特务连的事迹为题材,分为6幕,艺术性地讲述了主人公吴琼花从奴隶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红色娘子军》之所以成为优秀作品,乃因其具备多种特质:波澜壮阔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一时代背景,成熟的戏剧性情节与结构,性格化且颇具张力的音乐,独树一帜的舞蹈语汇,以及所表现的以生命反抗压迫的气魄,为了信仰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军民团结一家亲、同仇敌忾的鱼水之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红色娘子军》将芭蕾舞和工农武装斗争融合在一起,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仅拓宽了芭蕾舞的题材广度,在世界芭蕾舞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艺术家对芭蕾舞中国学派的初步探索,其主要艺术特色就在于将芭蕾舞语汇与中国民族舞蹈语汇完美融合。

  《红色娘子军》从人物塑造和作品需求出发,大胆跨越芭蕾舞和民族舞语汇的界限,芭蕾舞艺术的优雅和开、绷、直、立的美学特质为描绘女战士增添了刚柔相济的风采。作为芭蕾舞的经典语汇阿拉贝斯克舞姿以及跳、转等技巧动作,原本多表现公主、仙女气质的舒展、柔美和轻盈的特质,但在该剧中通过力量、强度、幅度的不断叠加,转而展现巾帼风采。同时,该剧编导秉承艺术从生活中来的铁律,创新芭蕾舞语汇,通过高举手臂、握紧拳头的新手势和造型,刻画女主人公对命运不公的悲愤和抗争的形象。加上芭蕾舞特有的足尖标志性符号所形成的向上动势和强劲的力量,凸显了无产阶级革命者坚定的信念和斗争到底的决心。在吴琼花的背后,是无数被压迫的女性群像,她们在娘子军铿锵有力的节奏中向前、向前,共同激发出人们对这段饱含民族苦难历史的集体记忆。

  同时,芭蕾舞中融入属于中华民族符号的动作语汇,如中国古典舞、黎族民间舞、部队操练舞,甚至还有对传统戏曲的借鉴等。其中,彪悍粗犷的“五寸刀舞”、灵动柔美的“斗笠舞”、富有生活气息的黎族少女舞,既体现革命发生地的民风,又增添了舞蹈的韵味;中国古典舞中的串翻身、倒踢紫金冠、探海翻身、飞脚、弓箭步、踏步等技巧,在剧中随处可见;“操练舞”“射击舞”“劈刺舞”“打靶双人舞”等舞蹈元素提取于部队平常的操练动作,真实再现了这支训练有素的人民军队的军容军貌。整部舞剧就这样凝练成颇具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剧样式,从而焕发出中国风格的舞蹈魅力,彰显出中国气派。

  “向前进,向前进, 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也是红色经典。《红色娘子军连歌》将人们的思绪一次次带回战火纷飞的年代;《万泉河水清又清》经过几代人的传唱,家喻户晓、历久弥新。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走过半个多世纪的《红色娘子军》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涤荡着亿万观众的心灵。当前,全国正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百年党史是奋斗路上“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清醒剂”。《红色娘子军》这部反映党史题材的红色经典芭蕾舞巨作,以独特的民族语言建立起世界芭蕾舞的中国话语体系,向世人展示那个革命烽火年代人们对于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守,诠释一种正气凛然的英雄气概和赤心报国、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是人类的崇高精神和品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因社会或时代演变而改变的核心价值理念。

  岁月更迭,时代前行。《红色娘子军》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新的征途中延伸红色经典的生命力与感召力,凝聚新时代的奋斗伟力,鼓舞亿万人民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一路向前。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