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认真观察织锦机器和手法,仔细询问壮锦的工艺和用途,我都一一作了回答。”4月27日,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谭湘光说。
壮锦历史悠久,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谭湘光16岁开始学习壮锦制作工艺,50年来,她和学生们设计制作的壮锦作品多次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等重要场合亮相,还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工作室,把最好的青春奉献给壮锦工艺的保护传承。
“总书记问我一幅壮锦需要织多久、图案是怎么织出来的。从总书记和蔼的话语中,我真切感受到他对传统文化的关心。”谭湘光说。
这些年来,谭湘光针对传统壮锦材料比较单一、织锦设备功效偏低等情况,想方设法改进工艺、引入新的设备,并结合传统的几何纹饰、动植物纹饰等设计出新的花纹,创新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非遗也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保有传统底色的同时得到市场认可。”谭湘光说,“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我会继续努力,让时尚和壮锦技艺的传统有机结合,碰撞出更多火花。”
近年来,广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创新保护和传承形式,积极推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目前已实现广西14个设区市均有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4月27日,在民族文化活动集中展演现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壮族天琴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这让龙州县天琴艺术传承中心副主任黄文进和同伴们很是振奋。“我们更有动力、有信心把天琴文化挖掘好、传承好、传播好。”黄文进说。
瑶族蝴蝶歌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参加展演的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林振玉说:“我们要继续做好非遗传承工作,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以弘扬民族文化助力壮美广西建设。”
“看到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询问这些活动是否属于常态。我向总书记汇报说,每逢重要节庆活动,特别是壮族三月三期间,我们都会邀请非遗传承人集中展演,以内外结合、动静相济的形式展示传统文化,为促进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提供平台。”广西民族博物馆馆长梁志敏说,为了促进对广西非遗的保护和活态传承,今年的壮族三月三同心歌圩特别开辟“广西有礼”“广西有味”“广西有戏”活动板块,“总书记饶有兴致地询问具体活动内容,并对这种与时俱进传承和发展非遗的做法给予肯定。”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广西民族博物馆提供)
(编辑:张雪娥)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