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12月25日电(记者赵洪南、朱辉、李恒)为推进辽宁省境内的石窟寺保护与考古工作,辽宁于近日开展石窟寺专项考古调查。
此次专项调查由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下设机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具体承担。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副主任杨世涛说,调查组于12月2日正式开始野外调查工作。首先选取了医巫闾山东麓的北镇、黑山地区为调查区域。该地区石窟寺(摩崖造像)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既有皇家营建的官方窟龛,也有私人开凿的民间窟龛。
截至目前,调查组已经复查了新立石刻、南天门摩崖造像、玉泉洞石雕造像、观音洞古建筑群遗址等12处“三普”档案登记在册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此外,在野外调查过程中新发现摩崖造像遗址点2处。
此次调查为传统调查手段和现代科技调查手段相结合,采用北斗定位、无人机航拍、三维扫描仪测绘等手段全方位提取信息资料,对调查本体从文物、建筑、雕塑、壁画、书法、宗教等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专项调查工作,确定了辽宁省内石窟寺及摩崖造像萌芽于北魏时期,发展于辽金时期,繁荣于明清时期的全链条体系;也为进一步探讨辽宁地区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前后相继、佛教与道教、萨满教的共存互动提供了全新的实物资料。
石窟寺是我国重要的文物类型,其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内涵深厚,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辽宁省的石窟寺和摩崖造像分布广泛,据第三次文物普查档案记载,辽宁省石窟寺和摩崖造像数量总计38处。
此次调查计划将于2021年3月底之前完成数据采集和报告编写工作,6月底之前完成辽宁省确定的全省石刻资源调查数据和报告编写工作,专项调查工作全部结束。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