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粲然赤子心 —— 读叶梅报告文学《粲然》
来源:中国民族报 郭晶 发布日期:2020-12-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作者:叶梅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近日,报告文学作品《粲然》的作者、作家叶梅走进上海交通大学,和师生们共话《粲然》,并将该书赠与上海交大李政道图书馆。

  叶梅的新作《粲然》是一本全景式展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始末的纪实性文学作品。作者通过文学艺术的表达方式,为读者讲述了新中国第一个大科学装置建造背后的故事,带领读者领悟一代代科学家热血奉献的情怀和追寻真理的精神。《粲然》一书装帧精美,如宇宙般深邃湛蓝的封面,暗喻着粒子翻飞的盛景,恰似繁星浩瀚,一片粲然。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创建者之一。早在2016年,作家叶梅就曾专程前往上海交大李政道图书馆做调研。作为李政道图书馆筹建时陈展编研的负责人,笔者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并不陌生。1984年10月7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破土动工,1988年10月16日实现正负电子对撞,其间仅仅用了4年时间。聂荣臻元帅将其誉为“继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核潜艇等之后的又一巨大科技成就”。

  记得叶梅当时参观李政道图书馆后不禁感慨,像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这样推动中国高能物理及相关领域基础研究,并带动相关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大工程,国人所知甚少。而像李政道、谢家麟、叶铭汉等几代为国家重大科学基础工程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科学家,其拳拳赤子之心,是应该有人记录的,这也是一名作家的责任和使命。

  春华秋实,转眼间5年过去了。此间上千个日日夜夜,可以想见叶梅调研寻访、俯首案头,为这本书所倾注的心血。《粲然》全书分为4章,共43篇文章。细细阅读那些生动贴切而充满感染力的文字,科学术语不再是一个个生僻晦涩的名词,大国利器也不再是普通人难以触及的领域,而成为一个个、一件件有情感、有温度的人与事。

  捧卷诵读,《粲然》开篇引用《诗经·唐风·绸缪》中的诗句:“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这为全书奠定了“深情”的基调。而书名“粲然”,既暗合了古人在《诗经》中对美好景象的描绘,也体现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在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影响力,寓意深远。

  纵览全书,叶梅以细腻的笔触、群体素描的方式,重点选取几位典型人物,深情刻画了那些可亲可敬的科技英雄。比如,书中多次提及的李政道先生,不到20岁就远赴海外,1972年回到阔别26年的祖国,已是誉满全球、世界顶尖的科学家。李政道先生对于对撞机工程、对于祖国的科教事业与人才培养所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诸多事迹无法尽表,书中用一句话概括道:“他带回了一个传奇,之后又创造了一个个感人的传奇”,着墨虽不多,但一语中的。再比如,书中记述的叶铭汉院士是李政道先生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同学,在李政道图书馆筹建过程中,叶铭汉院士鼎力支持,不顾年事已高,在京沪两地奔忙。正如叶梅所描述的那样,叶铭汉院士是一位看起来性情温和却风骨铮铮的人。他在对撞机工程建设期间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但他很少谈及自己,往往说着说着就说到别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老一辈科学家身体力行,很好地诠释了这种精神风范。

  对撞机工程涉及的科学家众多,事件更是不胜枚举。因为作者的细致观察与调研走访,加之精湛的语言表现力,让本书给读者带来一番新的感悟。比如,书中提及对撞机工程不仅支撑着众多科学发现,而且派生出的科学技术也不计其数。2013年,SARS有效疫苗的研发关键是破解病毒的分子结构,我国生物学家饶子和团队的发现走在前列,他们所利用的设施正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一机两用”——同步辐射光源。

  科学的成就需要“磨剑岂止十年”的坚韧,写成这样一本翔实而且具有科普性的著作同样也需要耐得住寂寞。正如书中对科学家的描述,“他们质朴淡定,但内心似火,我感受着他们的深刻与寂寞。”不同于一般的纪实写作,《粲然》既具有特殊的专业性,又体现出整体的艺术构想和文学思维。在作者的引领下,读者得以从文学的角度去仰望这些科学家的崇高,致敬大国科技的斐然成就,领略群星粲然的灼灼光华。

  《粲然》整本书不仅立意高远,细节之处也分外用心。例如,本书的字体比一般的图书要大一些,应该是特意为一部分中老年读者而考虑。书中还多次提到上海交大李政道图书馆,能感受到叶梅的一片感恩与牵挂之心。笔者作为图书馆的建设者之一,读书至此也不由感到与有荣焉。正如作者在全书最后所抒发的那样: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凝聚了一批中国英雄的智慧创新,为国争光,为民造福,为人类开“天眼”。对于读者而言,这本书恰如一汪蕴含教育意义与科学知识的清泉,值得驻足汲饮、涵养身心。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