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而行之:潮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中国民族报 高洋 发布日期:2020-10-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潮绣大师孙庆先创作的作品——《金龙鱼》 。

  新华社记者 洪泽华摄

  一名参观者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展出的潮州铁枝木偶。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潮汕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据出土文物考证,潮汕地区已有一万年以上的人类生活史以及五六千年的文明史。历史上,潮汕地区便为一体,区域生成了文化,文化塑造了区域。潮汕文化与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等地域文化一同组成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潮汕文化形态丰富。截至2015年10月,潮汕四市已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3人,其中非遗项目包括潮剧、潮州木雕、英歌、潮州音乐、狮舞(青狮)等。其中大部分在潮州牌坊街的数十家非遗文化展馆中均有活态传承展示,成为潮汕地区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展现。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除了本土传统文化,侨乡文化与特区文化亦逐渐融入潮汕文化,形成了三大文化汇合之势。

  一部华侨史,半部潮汕史。潮汕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自清代开始,潮汕人大规模侨居海外,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目前祖籍潮汕的海外侨胞达1500多万人。潮汕文化成为华侨与祖国相互连接的文化纽带,既吸收了华侨带回的异域文化,同时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表达。华侨华人交流活动成为潮汕文化“吸收外来”的主要渠道,为潮汕文化面向未来打开了视野,逐渐赋予潮汕文化“开放兼容、创新争先”的文化特质。此外,华侨文化的形成与潮汕文化中的“重商”观念密不可分。红头船载着潮汕人与大批货物驶向南洋,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延续,为其侨居海外提供了可能与支持。2014年9月,国务院在汕头市东部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着力将该区域打造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为华侨文化、潮汕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潮汕地区处于改革开放前沿,潮汕文化除了连接传统之外,还对接现代。1981年国务院批准在汕头市龙湖区试办经济特区,2011年特区范围扩大至汕头全市,为带动整个潮汕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动力。不同特区的文化表达或有差异,但都有着拼搏进取、开放创新的精神内涵,汕头特区亦将此种特质融入了潮汕文化之中。在开放过程中,潮汕地区多元一体,以潮汕文化形成区域共振,实现了“特区为点,以点带面”的开放格局。潮汕人民善于经商、敢于拼搏的沿海文化气质在开放大潮中如鱼得水,真正有着“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气魄,成为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奋发向上、中华文化自我更新的经典缩影。

  不忘本来: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与岭南文化、广东文化、潮汕文化,并非是谱系上的文化层累关系,而是主流与支流的汇合关系。潮汕文化的形成主体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潮汕文化的表达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具体展示,潮汕文化的孕育之地是中华版图的美丽一隅,潮汕文化与诸多文化共同组成中华文化,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实质。潮汕方言又称潮语,是中国古汉语的重要遗存。潮州民间文学、潮剧、潮州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以潮汕方言为语言载体,成为中华文化联通古今的一把钥匙。以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为代表人物所建构的“潮学”文化体系,蔚为大观,是我国传统地域文化研究的瑰宝。

  吸收外来: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连接世界、与世界文化进行对接对话的重要通道。文化的更新除了自我实现以外,外部先进文化同样是主要养料来源。对外开放不仅是一项经济战略,也是一项文化交流举措。潮汕文化向来有着文商结合、文商互促的传统,从清朝的红头船出海至今,潮汕人民一直走在对外交流前沿。

  面向未来:潮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潮汕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对原有内容的扬弃继承与内涵创新,并不断为其注入时代精神与活力。近年来,潮州市对5个历史文化街区和5个主题街区进行了微改造和微更新,以一种“城市针灸术”的方式进行文化生态维护,尽可能保留潮汕文化与景观的原有面貌,正是这种持续的保护理念才能支撑起有序的文化旅游发展,为文旅融合、文旅互促创造了可能。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