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文化调适视角下的民族乡村旅游发展—— 以贵州猫猫河苗寨为例
来源:中国民族报 □ 陈琼 发布日期:2020-08-0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文化调适是文化自觉的重要内涵,指文化主体在与外部环境的交流互动中,对自身文化进行再度认知与审视,并作出应对性调整。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贵州猫猫河苗寨立足实际,主动进行文化调适,将富有特色的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有效推动了乡村发展,增加了乡村活力。

  美化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夯实基础

  猫猫河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寨子依山傍水,苗语名称叫“欧熊”,意为“老虎出没的水边”。猫猫河全寨由8个村民小组组成,居民都是苗族,有余、陆、姚、任、李、文6个姓氏,共130户611人。

  猫猫河苗寨坐落于半山腰上,吊脚木楼依山而建,寨内石铺小路纵横交错。寨子下面的山坡上是绵延的梯田,寨子后面是茂密的山林。因为深居大山,耕地有限,猫猫河苗寨曾是雷山县的贫困村之一。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随着游客等外来人员的增多,猫猫河苗寨逐渐热闹起来。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纷纷返乡,根据市场需要,将苗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富有特色的人文环境进行整合利用,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猫猫河苗寨成为“网红”旅游苗寨,成为黔东南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

  猫猫河苗寨不仅寨名独特、环境优美,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卫生村”。新中国成立以来,猫猫河苗寨在爱国卫生运动中表现出色,村民们不乱扔垃圾、勤打扫、重绿化,每家每户屋里屋外都十分干净。1975年,村里建了第一口沼气池,现在90%的村民主要使用沼气。垃圾实现无公害处理,变废料为燃料,林木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良好的卫生习惯,成为村民自觉遵守的村规民约。近年来,猫猫河苗寨先后获得“农村卫生村”“农村节能村”“全国绿化千佳村”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成为猫猫河苗寨发展的亮丽名片,加快了寨子脱贫致富的脚步。

  近年来,国家投入资金,实施“一事一议奖补”等政策,进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除了国家补贴,猫猫河苗寨村民积极集资出工,在山林间修建栈道、观景台、芦笙场,对古松群实行责任管理;在梯田里种植水稻,还原梯田的壮丽风光;统一修葺寨子里的吊脚楼,使其呈现木楼原有的古朴样貌。此外,村民根据老人口述和相关史料,整理出与猫猫河相关的传说故事,利用这些有趣、生动的故事来讲述苗寨的历史。村民还结合当下潮流,制作了“猫猫河”卡通标志,印制在寨子里的指示牌上,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加以宣传。

  猫猫河苗寨因地制宜,积极作为,对传统资源进行利用与改造,使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营造了舒适和谐的乡村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夯实了基础。

  创造性转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旅游产品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苗族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酸汤菜、糍粑、五色饭、长桌宴等特色饮食,采茶制茶、采药制药、苗绣蜡染等生产活动,以及苗族歌舞等娱乐活动。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纳入旅游项目,让游客体验当地的生活生产,成为猫猫河苗寨旅游的亮点。

  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猫猫河苗寨成立了农业合作社、表演队,发展手工刺绣业、特色养殖、农家乐、民宿等,并组织培训村级导游,提升村民的旅游接待能力,让游客获得更好的体验。村里还对一些民俗活动进行了创新。比如,长桌宴是苗族最隆重的宴席,过去通常用于婚丧嫁娶和村寨联谊时的宴饮活动,猫猫河苗寨的村民将其改造成游客日常可以体验的项目,还增加了一些特色饮食和活动,营造热闹的气氛。采茶采果活动也增加了体验环节,游客可以穿上苗族传统服饰,到田间地头一边采摘茶叶和果实,一边学唱苗歌,并参与后期制作工序,把亲手采摘的茶叶、果实带回家。

  当代游客对旅游的需求已经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更加注重亲身参与、心灵体验。猫猫河苗寨村民在与游客互动的过程中,了解游客的需求,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旅游产品与服务,增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创新性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双赢

  近年来,猫猫河苗寨按照雷山县“全域旅游化、全县景区化”的发展布局,以政府指导、社会参与、民间举办的方式,举办了苗绣节、摄影比赛等活动。

  苗绣节是展示苗绣的活动,举办地点在猫猫河苗寨的芦笙场,男女老少皆可以参与。活动期间,村民们身着盛装,在芦笙场载歌载舞,绣娘们切磋苗绣技艺,来自各地的游客热情参与,在欢乐的节日氛围里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广泛传播。摄影比赛鼓励村民和游客用图像展示猫猫河苗寨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奖品也富有创意,是苗绣蜡染工艺品和红米、米酒、酸鱼等土特产。多彩的活动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容,也增添了乡村旅游的人文内涵。

  猫猫河苗寨的文化调适实践,体现着村民尊重、保护、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在市场经济中,村民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入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实现了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双赢。猫猫河苗寨的文化调适实践说明,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优势所在,其作用的发挥既需要政府的引导,也需要群众的参与。一方面,群众是文化活动的主体,在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文化并非静止之物,需要与时俱进,保持活态传承的态势,汇入社会发展的浪潮之中,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