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岩画,一段珍贵的考察记忆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杨兰桂 发布日期:2020-07-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的资料照片。

  

  1985年,左江花山岩画考察队队员在测量岩画。

  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我国岩画类世遗项目零的突破。

  时值花山岩画申遗成功4周年之际,花山岩画研究专家、“花山”申遗专家组成员、广西壮学学会会长覃彩銮讲述了花山岩画考察研究背后的故事。

  ◆首次取得完整珍贵的花山岩画资料

  当花山岩画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回壮乡,覃彩銮表情平静,内心却心潮澎湃。那年,距他走上左江花山岩画研究之路已有31个年头。

  “花山”,壮语称为“岜莱”,意为“有画的山”。花山岩画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流域,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台地共同构成壮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岩画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为国内外罕见,具有很强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

  1985年7月,为进一步解开左江花山岩画之谜,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今自治区民宗委)决定组织开展花山岩画的全面考察和研究,考察工作由该委直属单位广西民族研究所负责组织开展。当时,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覃彩銮,从广西文物考古队借调到广西民族研究所,成为左江花山岩画考察队的一员。“当时,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摸清左江流域花山岩画的数量与分布,这就需要采取普查的方法进行调查。”覃彩銮说。

  出发时正值7月酷暑,考察队租借了一艘捞沙船,从左江上游源头的龙州河段开始,沿江顺流而下,对沿江两岸及附近陆地上的山崖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对调查发现的每一处画面、每一个图像以及所在山体位置进行详细记录。仅宁明花山岩画的调查、记录、拍摄和图像临摹,就用了整整8天时间。

  考察队野外考察异常艰苦,险象环生。在对发现的岩画图像进行记录、拍摄和临摹时,考察队员总是蹲坐在用油毛毡铺盖的船顶上,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头上烈日暴晒,脚下热气熏蒸,身上长满了水泡。为了保证画面图像形体高度的准确性,覃彩銮和队友时常要攀爬到陡峭的崖壁上,拿着钢尺等简陋的工具进行测量。

  “记得在扶绥县后底山岩画点调查时,因画面崖壁陡直,下方石壁倾斜而湿滑,我只身紧贴崖壁攀爬,当手拿钢尺举手测量时,突然脚下一滑,一只手本能地乱抓,结果幸运地抓住了岩缝中长出的一棵小树,否则就会坠落十多米高的山崖下。”多年后回忆当时的经历,覃彩銮仿佛叙述的是昨天的事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个多月的深入调查,考察队共发现了79处岩画(其中江岸附近发现12处),搜集到一套完整的资料,包括岩画图像临摹图、文字记录和影像照片,为后来学术界开展左江花山岩画的研究乃至花山申遗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基础资料。

  ◆考察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考察队在深入调查、获得丰富翔实资料的基础上,对岩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开拓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重要成果。

  断定岩画年代和族属。考察队运用考古学的断代方法,通过岩画上具有年代特征的器物,如羊角钮钟、扁茎短剑、环首刀、铜鼓等,与岭南地区出土的器物相印证,同时提取岩画上残留的木桩、石钟乳标本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最后确定岩画的绘制年代为战国至东汉时期。这一断代结果得到了我国岩画界的认可,为花山岩画研究者沿用至今。作画年代确定后,作画民族问题便迎刃而解,作画者即为战国至东汉时期生活在左江流域的壮族先民——骆越人。

  对岩画演变阶段作出分期。考察队运用考古学的类型学分类法,根据画面图像的形态特征,将左江花山岩画分为形成期、发展期、繁荣期和衰落期四个演变阶段。这一分期法,是花山岩画研究的又一突破性成果。

  认定左江花山岩画的性质、画面内容和图像形态。考察队通过考古学、民族学和宗教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证资料,认定骆越人不畏艰险、攀登悬崖绘制规模宏大的岩画,绝不是为了艺术欣赏,而是有着强烈的祈求功利目的。岩画是骆越人举行盛大祭祀活动的形象反映,画面上举手、蹲足的形态,是骆越人在集体跳祈求风调雨顺、生产丰收的舞蹈。这一研究成果,同样得到我国岩画界的认同,并为学术界采纳与沿用至今。

  断定花山岩画的颜料。关于左江花山岩画是使用什么颜料绘制的,为何经过两千多年风雨冲刷和阳光暴晒,经久不褪?这是世人关注的又一个问题。在考察中,考察队邀请化工专家对岩画颜料进行采集和化验,确定了岩画颜料是赤铁矿粉。骆越人将赤铁矿碾磨成粉,加入动物胶进行稀释后进行绘画。而赤铁矿的性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加上灰黄色的石灰岩石壁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吸附颜料的特性,确保了赫红色岩画经久不褪色。

  1987年,覃圣敏、覃彩銮等合著的《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出版,集中呈现了左江花山岩画考察与研究取得的诸多突破性成果。“这是考察队全体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覃彩銮说。

  ◆助力花山岩画申遗成功

  花山岩画也曾很长一段时间里“养在深闺人不识”。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员,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走过了一条漫长的申遗之路。

  2003年,广西在全区文化遗存中筛选一批重点项目,花山岩画名列其中,并完成了首个申遗文本,正式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04年11月,花山岩画第一次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进入排队备选阶段。2006年12月,花山岩画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设目录,第二次进入申遗队伍。2012年11月,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再次入榜国家文物局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正式开始编制申遗文本。2015年1月,左江花山岩画被确认为2016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13年申遗征程,终于将花山岩画这一民族瑰宝送上世界遗产的殿堂。

  据覃彩銮介绍,自2009年3月至今,广西陆续完成对多处危岩体进行加固,维持岩画现有的空间状态,确保开裂岩体的安全稳定。花山岩画开裂岩石抢救性加固工程,不仅有效保护了花山岩画,更为我国南方涂绘类岩画的保护探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被称为是一个创造性的、堪称岩画保护领域里的典范工程。201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左江岩画保护办法》正式施行,左江花山岩画获得了法律保护。

  在广西“花山”申遗工作中,作为当年全程对左江花山岩画进行考察与研究的学者,覃彩銮被聘为“花山”申遗专家组成员,作为申遗相关学术活动的顾问。

  广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蓝日勇告诉笔者,《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已成为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花山岩画申遗文本的参照著作,不仅文本中的观点均参照该著作,而且划定保护区内的30多处岩画的画面图像记述和临摹图全部来自该著作,共计10多万字,约占申遗文本篇幅的1/3。覃彩銮与其他考察队员20世纪80年代对花山岩画的考察与研究成果,30年后仍发挥重要作用,显示出其恒久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本文图片由覃彩銮提供)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