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期许 再创辉煌   ——少数民族古籍工作者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杨硕 彭泺 发布日期:2020-07-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已出版部分。

  蒙古文古籍抢救保护成果——《格斯尔》原版文献彩色影印本9卷。

  广西首创的“复制件换原件”工作方法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图为少数民族古籍复制件。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时指出:“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殷殷嘱托,切切希望。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民委关于少数民族古籍工作部署,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持续发展。

  ◆学思践悟:

  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催人奋进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古籍,就是呈现中华文化图谱的重要基因密码,在融通古今、保护文脉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相对汉族古籍而言,许多人对少数民族古籍则不够熟悉。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时的重要论述,不但引起了全社会对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强烈关注,更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与“格斯尔”征集研究室主任苏雅拉图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调研期间,专门视察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蒙古文古籍展阅室,详细了解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相关情况。对我们这些长期从事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同志来说,这是一种无上的光荣,也是极大的鼓舞。一年来,内蒙古的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各方面保障更加有力。我们一定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不辜负总书记的厚望。”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综合组组长王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我们的工作对于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韦如柱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于平实生动中彰显了大格局,是新时期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重要遵循。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正常收购的基础上首创了‘复制件换原件’的工作方法,形成了这一领域的‘广西经验’,为搜集民间古籍探索了新路。”

  吉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主任谭东广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重要论述,生动诠释了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古籍事业的殷切期盼,对创新发展古籍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古籍中所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系统梳理各民族在边疆稳定、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等方面做出的贡献,谱写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汲古润今: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寻找散落在民间的古籍、修补陈旧残损的书页、翻译古老难懂的文字、发布在线阅览的资源……经过一道道繁复的工序,一本本“天书”中记载的少数民族文化密码释放出夺目的光彩,一点一滴汇聚成中华文化的多彩星河,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一直以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对少数民族古籍保存保护,以及民族古籍收藏单位和地区都予以重点帮扶,充分听取少数民族专家和基层单位意见,让各民族人民在工作上参与、情感上认同古籍保护事业。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综合组组长王沛说:“去年我们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中为少数民族古籍辟出专区,展出全国各地收藏的20余部珍贵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充分展示了历史上中华民族的交流融合和团结共进,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我们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还荣获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作为其中的一员,我非常荣幸和自豪。”

  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古籍室主任张菽晖分享了广东省的部分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成果:“我院大力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抢救保护工作,重点加强少数民族经典文献的整理和推介,完成了《南岭少数民族古籍经典丛书》之《广东壮族契约文书整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的南岭民族走廊古籍文献研究——以广东瑶族博物馆馆藏瑶族民间契约文书为核心》等全国少数民族古籍重点出版项目。”

  壮族鸡卜经、麽经、医书、民歌本等古壮字古籍,毛南族土俗字古籍……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品种灿若繁星。韦如柱介绍了一年来的工作收获:“我们跋山涉水,深入基层,共抢救搜集各类少数民族古籍2013册(件),创下历史新高。我们以整理打造《壮族历史歌·瓦氏夫人译注》《中越边境壮族经典文献影印译注》等项目为重点,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古籍的当代价值,广泛宣传弘扬历史英雄人物的爱国主义思想。”

  吉林省依托高校,共同开展学术研究,近年来成绩突出。“我们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古籍资源研究利用,依托吉林大学、延边大学等高校挖掘少数民族古籍蕴涵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将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目前已经申请结题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功申请3项国家民委课题。”谭东广说。

  青海省少数民族古籍资源也十分丰富,这段时间,青海省民宗委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马小琴四处奔波,一直忙着下乡调研。她说,“我们正在重点开展藏文古籍普查工作,上周刚刚从海北藏族自治州回来,稍作休整还要去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宁市。目前已走访存藏单位12家,普查登记3000余种,为《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藏族卷》的编纂,积累了丰富素材。”

  ◆焕发新彩:

  数字化赋予古籍整理研究新活力

  少数民族古籍,为我国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铸造中华文化魂魄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这些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寻找、修复、保存下来的各民族珍贵古籍,不应束之高阁,在博物馆和图书馆里深藏不露。那么该如何拥抱数字化时代,更科学地保护和利用好少数民族古籍,以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文字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伯君认为,古籍数字化是重要手段,而数字化的一大前提就是让电脑认识少数民族古文字。她介绍,2011年初,“中华字库”工程正式启动,其中第18包是“少数民族古文字搜集整理与字库制作”。截至2019年,全部23种少数民族古文字字符的搜集和属性标注工作已经完成,电脑字库的制作正在进行。这些字符的搜集和属性标注代表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少数民族古文字字库和编码的制作、字符国际标准的申请,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与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川省以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中心平台为依托,不断探索提升全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数字化水平。四川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主任刘劲松介绍,“我们正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藏、彝、羌、回、苗等14个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数字化处理工作,逐步推进少数民族古籍数字资源共享。”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及数据库平台建设如火如荼。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主任起国庆表示,“我们在2019年11月举办了‘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及数据库平台建设’专题培训班,组织存藏机构、高校、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及数据化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接下来,还要组织实施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资源数字平台建设工程,加快推动全省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联动共享性保护传承。”

  ◆绘就蓝图:

  奋力谱写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新华章

  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历来面临着在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搜集难度大、保存条件较差、相关人才匮乏等困难,未来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从而在少数民族古籍中汲取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工作者和专家们也各抒己见。

  孙伯君表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需要文献学、文字学、语言学、历史学的贯通人才。要重视多文种资料的关联研究,构建大文献、大历史的学科视野。近20年来,我国南方各种原始文字形态的发现,引起了学界对文字定义的重新思考,但相对于汉字的研究,这些古文字的研究远远不够。“‘中国文字学’一般只讲汉字,而南方各种原始文字形态为更加科学地认识文字的产生、文字的分类,文字与语言、文字与宗教、文字与记忆的关系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素材,是中国文字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苏雅拉图认为,“今后我们要引导各族群众共同讲好少数民族古籍中的经典故事,挖掘弘扬少数民族古籍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为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而努力。”

  北京作为八百年古都,拥有众多极为珍贵的少数民族古籍精品,怎么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主任马兰谈了自己的看法:“北京将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古籍藏量巨大、科研院所林立、少数民族古籍人才济济的优势,充分搜集、整理、挖掘少数民族古籍中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内容,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做出应有的努力。”

  宁夏古籍文献整理办公室主任范宗兴表示,要以多年培育的民族文献学学科为平台,以宁夏文化资源普查为契机,以整理出版“宁夏专题文献丛编”和建立“宁夏文化资源数据库”为抓手,扎实推进《中国少数民族金石图录·回族卷》《报刊中的民族团结》等项目,深入挖掘古籍文献蕴含的时代价值,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版图片由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提供)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