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大开发中推动边境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 耿桂红 发布日期:2020-07-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内蒙古满洲里边境旅游试验区是我国首批设立的边境旅游试验区之一。图为满洲里国门景区。 彭源摄

  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发展,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发挥生态、民族民俗、边境风光等优势等部署和要求,为推动我国西部地区边境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

  培育边境旅游新业态,提升服务水平

  围绕旅游发展的相关要素,《意见》在培育旅游新业态、提升旅游服务业水平方面,提出了推动“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深化旅游资源开放、旅游安全等方面国际合作,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依托风景名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等,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业,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在跨境旅游等方面开展创新等措施。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将显著提升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科技水平、标准化程度,优化西部地区边境旅游业态和产品结构。边境旅游将从以观光、边贸等传统旅游活动为主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与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农业、畜牧业、商业等相关产业和行业深度融合,面向国内外市场,开发教育培训旅游、医疗养生休闲旅游、口岸购物旅游、商务旅游等各种特色主题旅游产品。将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满足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将成为未来边境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新增长点。

  全面提升边境旅游业竞争力,培育区域战略性支柱产业

  《意见》提出,提高基础设施通达度、通畅性和均等化水平,加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建设,注重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协同发展,继续开好多站点、低票价的“慢火车”,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强出海、扶贫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保护基础上盘活农村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和品牌。

  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将极大改善西部边境地区的旅游交通条件,破解旅游交通瓶颈以及一些边境地区“旅长游短”的问题,改变不利区位对边境旅游的制约,降低旅游成本,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而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服务体系的完善,制度的创新、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将大幅提升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对于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农业+旅游”“文化+旅游”“村寨+旅游”等模式,突破传统旅游业资源要素的束缚,提高边境居民收入,增强西部边境地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巩固边防,意义重大。边境旅游业将成为新时代西部边境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提高与周边国家旅游合作水平,开创区域旅游合作新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边境地区逐渐由开放末梢转变为开放前沿,边境旅游作为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越来越受重视。国家及相关部门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六大经济走廊”、边境经济合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等,为边境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由于受地缘政治、各国政策体制差异、通关便利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跨境旅游合作进展还有待加快。

  《意见》提出,支持在跨境金融、跨境旅游、通关执法合作、人员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开展创新。扎实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跨境旅游合作区等建设。这为加速推进我国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打造区域旅游一体化信息平台,开拓国际市场等提供了政策支持。

  我国西北边境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西南地区的广西、云南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目前有广西东兴、云南勐腊(磨憨)和瑞丽等3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背景下,中国与泰国、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步伐进一步加快。《意见》的实施,将为西部地区边境旅游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形成区域旅游合作新格局。

  边境旅游将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稳定周边环境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建设,要在沿线国家形成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加强与周边国家边境旅游合作,一方面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提高边境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文化交流、民心相通,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意见》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其实施的主要前提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着睦邻友好、和平相处的外交环境。我国西部地区与十多个国家接壤,与这些国家有区位与文化上的近缘关系,深入开展双边或多边跨境旅游合作,扎实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教务处)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