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戏、广场舞的兴起,农民热盼的乡村戏台明显缺乏”,“乡镇文化站人员配备不足,缺少培训的长效机制,且待遇差,工作热情低”。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利明说,我国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事业虽然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为此,他在两会上特别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提案。
徐利明表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基层重经济、轻文化;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部投入差距较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分布不合理;三是管理体制僵化,公益类事业单位趋向行政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缺乏;四是服务活动与农民需求脱节,工作形式单一,活动内容缺乏创新和吸引力。
针对这些问题,徐利明委员提出了几条建议。首先,提高站位,完善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规划。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编制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十四五”规划,将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新时代农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农村公共数字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其服务中心免费wifi覆盖,推动农家书屋转型升级,适应数字化、网络化阅读新趋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其次,政府主导,多渠道筹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资金。建议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持续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财政投入,足额拨付文化事业经费,把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刚性、长效投入机制。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建立健全多元文化投入机制,通过实施农村公共文化项目推介活动,文化设施建设以奖代补,支持社会团体、机构和个人为各类文化活动提供赞助、捐款等,实现对文化的多元投入。
第三,系统化改善工作环境,引进并留住人才。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出台配套政策,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进一步明确农村公益类文化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推动政事分开,明确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决策层的决策地位,将选人、进人、用人的话语权和决定权还给用人单位。为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文化干部在职称申报、评定等方面设立绿色通道。鼓励和支持专业艺术团体改革中的分流人员到社区、街镇担任文艺辅导员和文化指导员,稳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借鉴大学生村官制,提升基层人才的专业素养,鼓励高校毕业生特别是熟悉农村生活、有一定文艺专长的青年学生到农村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精细化拓展志愿服务,通过专业全面的志愿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提升和健全农村公共文化志愿者服务体系。
最后,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活动方式,实现文化兴村。目前我国农村文化需求呈现“求富、求知、求乐”的多样化特点,这些都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广江苏徐州马庄经验,充分调动农村文艺骨干的积极性,组织能反映农村生活、为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将文化兴村与产业兴村相结合,提高农民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鼓励县级图书馆逐步实行总、分馆制,在乡镇、农家书屋建立分馆,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的图书配送体系,促进城乡图书资源共享。鼓励农民通过自己的当众解读、座谈讨论、技术辅导、表演示范等方式,有效地扩大农村文化活动的范围。(来源:中国文艺网)
(编辑:程艳)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