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是顺应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需要。今年5月1日起,《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正式施行。其中第十四条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民族体育基地和设施建设,挖掘、传承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促进少数民族体育事业发展。多年来,西藏在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
注重保护传承,积极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西藏各族人民因地制宜,发展了投掷、马术、射箭、抱石头、北嘎、押加、马球、吉韧、藏牌、密芒等众多具有娱乐性、表演性和竞赛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西藏民主改革60多年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西藏各族群众的健康,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开展传统体育活动。
为大力传承民族传统体育,西藏建立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目录,编制和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规则,建立完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体系档案和数据库。以设立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传统村、传承人的激励政策为导向,成立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协会,鼓励乡(镇)、村组建农牧民体育组织,培养传承人、传统村,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健身示范区建设。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保护监测机制。2006年以来,“当吉仁赛马会”“拉萨风筝”“蹄骼”等2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动了西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
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1999年,西藏成功承办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拉萨分会场活动。西藏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发展。
西藏建立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补助机制,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表演业,鼓励地方承办吉韧、藏棋、响箭、射弩、民族健身操、热巴、锅庄舞等项目的自治区级比赛。举办四年一届的西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区域性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发展和创新。这些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对于宣传西藏发展成就,引导各族人民珍惜维护团结大局,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作用。
经由这些赛会带动,许多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各族群众走出牧区和深山,在赛场上展示风采,不仅推广了传统体育项目,还大大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由西藏推荐的押加、北嘎等项目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得到有效推广和普及,扩大了影响力。在2019年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西藏代表团新增了强杆踏许、打牛角、古朵、藏棋等表演项目。在这届运动会上,西藏代表团获得14个一等奖、22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以及2个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了赛事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平台,促进了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欣赏、相互借鉴,推动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发展进步。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不仅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桥梁,也是号召各族群众积极投身全民健身运动、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纽带。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场地条件要求不高、技术要点易掌握、适应性强等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西藏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抓手,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常态化、品牌化,突出民族特色和区域特点,实施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工程,“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区”建设快速推进。积极构建“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日喀则者下斗牛节、山南打牛角、林芝响箭、那曲恰青赛马节等7个项目,被列入市级全民健身民族传统项目特色品牌。
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促进了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编辑:闫若之)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