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原:用摄影讲述新疆的故事
来源: 尼格尔 发布日期:2020-04-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沙漠公路的大门

一棵横向生长的胡杨树

维吾尔族婚礼

喀拉喀什河边的厨师

白玉河河床上的卖玉人

乌斯曼·乌马克的雕像

塔里木盆地的野生双峰驼

展览海报

  4月1日,新青年——春季青年艺术家群展在新疆乌鲁木齐开幕。摄影师张博原是参展的8位艺术家之一。他说:“我想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人,而摄影就是我用来讲故事的方式。”

  张博原1993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之后,到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学习纪实摄影。他曾被国际摄影网站LensCulture评为全球50位新秀摄影师,主要以摄影为媒介,致力于创作有关“身份认知”及以家乡新疆为背景的作品,在国际上屡获嘉奖。

  张博原拍下的摄影作品里,蕴藏着许许多多故事,有关家乡的人、家乡的景,更有关家乡的过去与现在。它们饱含深情,打动着无数愿意聆听故事的人。

  ■ “原来这些都和我的家乡有关”

  张博原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但是这片土地太辽阔也太神秘。在英国学习的过程中,张博原对西域历史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当看到大英博物馆里陈列的玉石,或在书中读到探险家在西域某处发现并带走了一本账簿时,他意识到,“原来这些都和我的家乡有关,都和从小热衷的西域探险故事有关。”

  2016年末,张博原在宿舍观看纪录片《塔里木河》,片尾曲是新疆籍歌手帕尔哈提演唱的“塔里木河”。这首歌让张博原涌起一股热血,无限放大着他对家乡的思念。

  乌鲁木齐是一座没有河流的城市。张博原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接触过河流,因此不能直观地感受到养育着大半新疆人的塔里木河某种程度上同样养育着他。

  新疆好像很近,也好像很远。他想回到家乡,去寻找自己是谁。就这样,在看完最后一集《塔里木河》之后,他决定回国拍摄塔里木河。

  当被问到除了这部纪录片,还有什么促使他选择从伦敦回到新疆完成毕业设计时,张博原笑言:“我的胃实在太想家了,想念我的抓饭、烤肉、拌面、馕。”

  从2016年末到2018年末,《我的塔里木》从开始筹划到编排成展的整个过程,是张博原寻找归属感的一个段落。

  4次前往南疆,从想要拍摄塔里木河到决定将拍摄范围扩至整个南疆;从家人的反对,到最后一次拍摄和父亲共同度过十几个日夜。对张博原而言,拍摄的过程就是对家乡的认知慢慢被补全的过程,也是他对这片土地拥有越来越多归属感的过程。“一个人离开家乡有很多原因;同样,人们也带着不同的原因回到家乡。对我而言,当受到挫折、遇到困难,不知道下一步该走向哪里的时候,回家一定不会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一个离开家乡的人要回到新疆拍摄有关家乡的故事,意味着要以一个记录者的身份与家乡的天和地、与那些陌生的人和事重新建立联系。

  ■ “永远敬畏大自然”

  如果不是直面大自然的威力,人很难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一望无边的沙漠公路上,下一秒面对的有可能是沙尘暴,也有可能是一场来势凶猛的大雨。“我没有想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也会下这么大的雨。”张博原说,“几乎看不到边界线的公路上,沿途的车就近停下,熄了火。大家都躲在车里,没有人敢继续开下去。”

  “我用摄像机拍下了当时的大雨。当回去回放时,才明白自己经历了什么。”这场大雨,让张博原实实在在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力量。

  沙漠公路上出现的沙尘暴同样让张博原措手不及。能见度很低,明明是一条宽广的大马路,可就是不敢踩下油门。“我到现在都忘不了,真的很害怕。但是,也只有在那样的时刻,才能感受到人与大自然之间强烈的碰撞。”

  尽管家乡的天和地给这位寻根的年轻人出了不小的难题,但也并没有对他太吝啬。“我找了两年,终于找到一棵足够特别的胡杨树。”他说的这棵胡杨,是一棵横向生长的胡杨。“拍摄胡杨的摄影师有很多,我想找到唯一的那一棵。”从他踏上南疆之旅,历经数万公里路程后,终于在2018年末第四次赴南疆途中,找到了一直在心中等待的那一棵。

  “我一直在寻找这些‘独一无二’。在找到并拍下它们的时候,属于我和故乡的联结便产生了。”张博原说。

  也许,当一个人真诚而执着地寻找时,大自然也会偶尔给予他意想不到的礼物。在《我的塔里木》中,有一组关于骆驼的图片。

  当张博原在沙漠公路上看到这些骆驼并拍下它们时,并不知道野生双峰骆驼是极其稀有、不容易遇见的。当时的张博原出于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好奇拍下这组图片,后来回忆起和这些骆驼的相遇,便会觉得这就是故乡对他慷慨的分享。

  ■ “我们能感受到彼此的真诚”

  对张博原而言,在这趟寻根之旅中,故乡对他更大的馈赠,是这片土地上真诚而又善良的人们。

  一路向南,张博原遇见了各式各样的人。这些人和他分享形形色色的故事,而张博原从中感受到的,都与真诚和善良有关。

  一位戴着帽子的男人,讲话时嗓音低沉、富有磁性,声带振动的频率好像可以让周围的空气泛起涟漪。张博原说,自己从未听到如此深沉的声音。

  后来,他才慢慢意识到自己对归属感的诉求不仅仅来自于塔里木河作为母亲河的概念缺失,而是源于整个南疆地区在他生长过程中的缺失。

  对于出生、生长在乌鲁木齐的张博原而言,不曾近距离接触过南疆人们的生活、没有亲身体验过南疆地区的文化,是遗憾的。在真正踏上旅途之前,张博原对南疆的记忆仅仅是:那里好像也一样吃抓饭、烤肉、拌面、馕。

  “我被他们身上那种朴实和善良深深打动。”在谈及一张在沙漠与河流交界处放羊的夫妇的相片时,张博原说,自己在太阳快落山时遇见了他们。他停下脚步走上前询问:“这些是你们的羊吗?”作为摄影师的张博原并没有在见到他们的那一刻拿起相机,而是希望能和他们面对面地交谈。

  “这个男人话很少,但是我能感觉到他很有智慧。”在语言不太通的情况下,张博原和他们交换彼此的故事,并在离开之前拍下了照片。

  在照片的注释里,张博原写道:“有时候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拍照,不知怎么就会遇到一些感觉很熟悉的人,像是原本就认识,只是没有了印象。其实,那并不是真的见过,它源自一种原始的舒适感,干净又直接。在南疆的那些日子里,我常常能感受到这种舒适感。”

  张博原的这组摄影作品似乎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我为了取得一位卖玉石大哥的拍摄许可,先用拍立得拍了一张照片送给他,他立马就把手上的玉石送给我了。”这位大哥让张博原再一次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血液里流淌着的耿直与善良。

  在张博原的南行途中,有很多人带着各自的故事,定格在他的相片中。当然,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有关彼此信任与友好,他也会有被拒绝的时候。人和人之间的联结时而简单得只需要一个微笑,时而艰难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为了能更好地和当地人建立起联系,张博原向一位和田的朋友学了几句维吾尔语,“不多,但是够用。”毕竟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并不完全依靠语言。有时候,一个微笑便可表明来意,真诚且坦率。而当人们能够感受到彼此的真诚,人与人的联结自然就会产生。

  南疆的土地上不只有妙趣的故事,还有悠长的历史。在张博原的作品介绍中,可以看到对几乎每一张摄影作品背后的追根溯源,包括热瓦克佛寺遗址、扎滚鲁克古墓、达玛沟小佛寺遗址还有都热力古城等等。他对这些历史故事的掌握,有些是先来源于行走时听来的口口相传了几代的故事,再去求证那些真正打动他的。

  ■ 一些留得住的过往

  在那些打动他的故事里,一定要提到司马义·萨迪克,这个关于奥尔德克的故事。

  司马义老人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泊探险的向导、楼兰古城和小河墓地的发现者——奥尔德克(也就是罗布人乌斯曼·乌马克)唯一的孙子。

  张博原和司马义老人的相遇,源于在尉犁县的一个烤肉店吃烤肉时随口问了一句烤肉店的老板。“半小时内,我就站在了司马义老人的面前”。

  当时的司马义老人“一身烟灰色细纹西装套装配着一双落了灰的黑皮鞋,灰色条纹衬衣外套着灰色的毛衫”。“那一刻,就像是我的时空和斯文·赫定、奥尔德克时空的延伸产生了交汇,”张博原说,“我面对着一双曾经看到过楼兰古城发现者的眼睛!”

  80多岁的司马义老人不仅身体健康,记忆里的情节也惊人的精准——能用汉语对答如流,而且清楚并肯定地告诉张博原每一个事件发生的年月日。

  当张博原请求司马义老人将他爷爷奥尔德克雕像的位置告诉自己并婉拒老人提出带路时,司马义老人说:“你走的地方,我可以走!”

  “它就像一句流传多年的古老维吾尔谚语,简短而铿锵。你很难听到如此简单明了的回复。”张博原说,“从他出生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罗布淖尔早已在世间蒸发。而我能做的,只是在这个世纪,不把他的故事遗忘。”

  在第四次南疆之旅中,张博原带上洗好的相片,重访了很多曾经拍摄过的地点,试图寻找时空留在相片上与“此时此刻”之间的鸿沟。

  “有的人已经走了,有的物品不见了,有的甚至连房子也已经拆走了。但是,还有很多没变,比如雕塑、阳光、热情,比如口中烤全羊的鲜嫩和问候时脸上的微笑。”张博原写道。

  相片就是那个可以留住“这个时刻出现在这里的人”的东西,也是那个可以让过去的故事变得有迹可循的东西。但是,“‘相片’这个词正在慢慢淡出我们的生活。对于我们而言,相片不再有分量。它被存在手机里,当屏幕变黑,图像就变得无迹可寻。”张博原对相片有着特殊的偏执,“我不希望‘相片’这个词消失。”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相片洗出来,让它们以看得见的方式存在。

  现在,张博原在北京经营着自己的摄影工作室。“我希望能在新疆发现更多以前没有察觉到的东西。最近正在收集古代西域时期遗址和文物的文字图片资料,尤其是石窟壁画,将来回新疆会花更多时间用来拍摄和记录这些遗址。无论如何,我都会继续用摄影讲述这片土地的故事。”

  (本文图片由张博原提供)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