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杉坪是湖南龙山县的一个土家族聚居村。村的四周是山,去往龙山县城须得翻过沙子坡大界。历史上,村民们到县城都是步行,肩挑背负,上坡十几里,下坡十几里,还得跨过多座小山,行路艰难。新中国成立以后,水杉坪到县城从徒步翻山到通行十八盘的盘山公路,再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村民们的交通出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58年龙山县城通公路,这是县里的第一条汽车路。刚通公路的年头,我邀约几个小伙伴,走五六里山路到山坳口公路边,看汽车,看新奇。守候两三个小时,一共也就见到七八辆汽车经过。后来听说,那年头我们全县只有十几辆汽车。
听老辈人讲往日,常讲挑力汉下洗车的事。洗车是龙山县腹地的一个水码头。桐油、茶油等山货土产都经过肩挑背负,路途3天,住宿两晚,挑运到洗车,再买些盐巴、轻工业产品转回程。到洗车的路,上洛塔岩口,下杉树湾,经偏岩,过落水洞,上连五台,挑力汉一路汗水滴落在翻山的石板上。下洗车,到码头口岸交易,进县城到繁华市街。
我们乡村人把县城不叫县城或者龙山,而是叫城里,他是我们乡村人心目中最大的城。
我家在沙子坡脚,这里是水杉坪河源头第一寨。五六千人口地理单元的人进县城,都经过我们寨口。人们翻越沙子坡到县城,卖点山货,买点东西,当天返回,往返几十公里,五更天出门,天黑一阵才能回到家。每到逢场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睡醒来,就看到门外路上打火把的光影透过我家木板壁缝,映在另一侧木板壁上晃过,听到早行人一路拉呱话声。
我也曾走在两头黑进县城的行人中。和几个伙伴,走在近膝盖深的积雪里,翻越沙子坡到县城赶场。一路上,不时有人摔跤,只有我小心翼翼没摔过。我背着二十几个鸡蛋要去卖呢,哪能摔跤。办完事后返回,爬到山顶,天就黑了,打着火把走十多里。
我进县城最艰难的一次,是17岁那年和父亲抬一头猪到县城交售派购猪。我个子矮小,上坡时我走前面,下坡时父亲走前面,两个人拉拉扯扯,速度慢,费劲巴力,上山,下山,抬得腰酸背痛,好不容易抬到县城。收购的人说,猪的重量是达标了,但是不够肥。如果他不收,我们哪还有力气再抬回去?于是说尽了好话,总算送掉了。
沙子坡的公路,转了十几道“之”字拐,载重卡车走上坡,弯来弯去。步行者有时超过汽车,汽车有时超过行人,经常是行人与汽车同时到达沙子坡头翻山处。
沙子坡公路是龙山县城百姓出县境必经之道。沙子坡海拔1200米,每遇天雪凌冻,灌木丛凝结着浓重的冰,驾车翻越沙子坡十分艰难。冰雪路滑,几个人联合,在公路上铺好多条麻袋,汽车往前移动一段,将麻袋从车后撤出,再铺到前面垫路,缓缓开行。
进入新世纪,随着交通条件改善,汽车大量增加,人们到县城到乡镇都乘车出行。从我们寨子门口上山翻越沙子坡到县城的路,已很少有人走了,长满了荒草。
我是一直到1978年去吉首上大学才坐上客运汽车,出了县境。那时候去吉首,需要头天赶到县城住一宿,第二天早晨乘坐班车,天黑才赶到吉首。虽然全程只有276公里,但一路坑坑洼洼的沙石路,汽车时速只能达到30来公里。后来我到北京工作,从家里出发,花了整整4天时间才到达北京。
人们满怀憧憬地慨叹,要是有一条隧道通过沙子坡该有多好啊!
这一愿望在2017年成为现实。吉首至恩施的高速公路从沙子坡穿山而过,将乡村人与县城、州府、省会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从水杉坪到龙山县城,以前步行翻越沙子坡需要5个多小时,后来乘车走老公路翻越沙子坡需一个半小时,现在乘车走高速公路穿隧洞,十几分钟就能到。
而今高速时代,从州府吉首到我家或者到龙山县城只需要两个小时左右。我家小弟在吉首工作,要回家前,打个电话,点几个喜欢的菜,那边打完电话开车出发,这边的家人放下电话,杀鸡、洗腊肉、择菜,开车的人到家门口停下车,热气腾腾、香喷喷的饭菜便端上桌。
2019年底,在我们水杉坪设站的黔张常高速铁路正式通车,从家乡坐上高铁两个小时就到长沙,我也能当天出发赶回北京。便捷的交通让我们的出行更为方便。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