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地区如何更好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 穆静 发布日期:2019-12-1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民族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维度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民族地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民族地区要充分利用国家层面的战略资源,挖掘自身的特色资源,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创新驱动能力、调动市场机制力量、建立公众参与的绿色产业体制,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迈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在各方面的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也面临制约高质量发展的诸多因素和问题,呈现出生态资源禀赋丰富与生态功能脆弱并存、自然资源数量丰富与开发利用水平低下并存、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与产业层次偏低并存、民族文化多样与文化产业融合不充分并存、区位优势突出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并存等特征。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民族地区的新使命,是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迫切希望,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基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正确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论断。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严格要求和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成为破解这一发展瓶颈、推动民族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辩证关系的关键就在于二者之间动态转化,推动这一转化就要立足自身生态本底,找到生态禀赋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民族地区在建设和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政策标准体系的制定、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集成、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等,形成具有民族地区自身优势的绿色产业体系,构建民族地区新的价值增长点。

  比如,湖南省安化县利用山城自然资源发展茶旅一体化,即茶叶与旅游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主攻核心区域,打造特色品牌,以现有发展较好的茶旅景点为基础,重点在云台山和茶马古道等风景区加大建设和宣传力度,构建特色茶旅发展格局,通过核心区域的发展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从而打造安化特色茶旅品牌,有效地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民族地区具有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等特点,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民族地区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为民族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科学利用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要提升民族地区的创新驱动能力,通过政策、法制、技术、市场、公众等多个维度的创新,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系,从而形成资源能源的高效集约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综合体。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经济繁荣与节能减排互不矛盾的“丹麦绿色低碳模式”,可以为我国民族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诸多借鉴。丹麦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成立了集出台能源政策、保障能源安全、提高成本收益和发展国际能源市场等多重职能于一身的丹麦能源署,推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法制建设,运用市场机制大力开展节能设备的技术研发等。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丹麦经济累计增长近80%,能源消耗总量增长趋近于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降低13%。

  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这表明,随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治理思路已经从以突出技术为核心的污染治理为主,转变为以突出制度为核心的污染管控、生态保护和系统优化为主。

  民族地区要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实际情况,实现质量和效率、供给和需求、目标和过程等的统一。具体地说,就是围绕地区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能源要实现高效集约循环利用,即节约优先;发展过程必须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加大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改变以往人工建设为主的思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用自然恢复的方法,不断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完善生态系统的功能、提升生态系统的价值,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范围的生态系统的修复,既满足生态结构和功能的需要,又不断提升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度、获得感。

  比如,青海省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破解生态环境难题上,坚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青海省提出“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立足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基于青海实际情况,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制定完善的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加大对传统工业产业循环化和绿色化改造,将绿色发展由政府推动内化为市场和企业的自主行为,逐步建立绿色循环农业体系、工业体系和服务业体系。

  必须统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民族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民族地区要以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主旋律、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基础设施升级完善为抓手、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改革体制机制为保障、以创新科学技术为核心、以激活市场机制为引领、以完善金融服务为手段,通过生态环境资本化、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低碳化和绿色发展产业化,不断推动和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不断聚集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19年,国务院批复云南临沧市以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其中特别强调临沧市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就是集成应用绿色能源、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林特资源高效利用、现代信息等技术,实施对接国家战略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绿色产业推进、边境经济开放合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提升、民族文化传承与开发等行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实际是通过临沧的探索,统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的体制机制、具体路径和创新模式,为我国广大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和可示范的有效模式和实践经验。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我们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培训部)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