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雪顿 话藏戏
来源:西藏日报 晓勇 发布日期:2019-08-2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8月30日,拉萨将迎来一年一度的雪顿节,这是一场关于奉献酸奶的美好节庆,是拉萨人一年里最盼望的热闹时节。

  简言之,每年的藏历4月至6月30日,雪域高原正处于草木萌生,虫鸟孵化的时节。为戒杀生,佛教僧人在此期间闭关修行,“夏日安居”由此产生。待僧人出关时,老百姓自愿奉献高原本季最好的美食——酸奶,犒劳修行的僧人,雪顿节由此而来。

  拉萨的雪顿节,除了酸奶、展佛,还有一项重要内容便是藏戏会演。

  今年拉萨雪顿节期间,我区将隆重推出“第八届全区藏戏展演”“藏戏唱腔展演”、改编传统藏戏舞台剧“苏吉尼玛”专场演出等雪顿节系列文化活动。

  在这个酸奶飘香的时节,一起聊聊雪顿节里不可或缺的藏文化活化石——藏戏。

  话说藏戏起源

  藏戏,凝结着藏民族的智慧结晶,承载着藏民族的历史传统,以及文化风尚。

  藏戏起源于藏族发祥时期的民间歌舞、说唱艺术和宗教仪式及艺术。在藏语中,藏戏被称为拉姆,意为“仙女”。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姊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得此名。2009年,藏戏与格萨尔史诗传统作为西藏非遗的代表,一同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藏戏专家刘志群说过,藏戏作为中国民族戏曲中一个十分独特的剧种,在我国及全世界戏剧之林都独树一帜。

  尽管藏戏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藏戏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到公元15世纪,西藏的建造师唐东杰布将民间歌舞、百艺杂技,改编成藏戏,标志着藏戏作为一种古老戏剧,逐渐走向成熟。

  在西藏,人们最熟悉的剧种为白面具藏戏和蓝面具藏戏。据传,公元8世纪时,白面具藏戏初步形成;14、15世纪时蓝面具藏戏开始创建;17世纪时,得以兴盛,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技等基本程式与生活化的表演相结合,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藏戏演出一般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主要是开场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为“雄”,主要表演正戏传奇;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藏戏的传统剧目相传有“十三大本”,经常上演的是《文成公主》《曲杰诺桑》《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被称为“八大藏戏”。

  每年,雪顿节是西藏各地著名藏戏班子纷纷会聚拉萨演出的日子,故雪顿节也有“藏戏节”之称。

  藏戏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表演程式,在藏族人民精神生活中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藏戏在发展过程中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少,从表演内容到形式更多地保留了原始风貌,所以在戏剧发生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藏戏的剧本也是藏族文学的一个高峰,它既重音律,又重意境,大量应用格言、谚语和俗语,甚至还在情节中穿插寓言故事,保留了藏族古代文学语言的精华。

  简说藏戏派别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剧种和流派。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自卫藏著名寺院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甘、川、滇四省的藏语种地区,形成青海的黄南藏戏、果洛的马背藏戏、刚察的格萨尔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康巴藏戏、嘉绒藏戏、阿坝藏戏等分支。印度、不丹、锡金等国家和地区的藏族聚居区也有藏戏流传。

  在西藏,流传最广的属白面具藏戏和蓝面具藏戏,还有流传于山南错那县勒布地方的门巴阿吉拉姆。

  (一)白面具派之琼结宾顿巴藏戏

  白面具藏戏的产生意味着藏戏的初步形成,它最为出名的流派属于宾顿巴藏戏。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宾顿巴藏戏至今仍流传在与藏文化有着深厚渊源的琼结。

  相传,宾顿巴是藏戏最早的一个戏班,唐东杰布为造铁索桥,到处募化,吃尽了苦,感动了一位女神,托梦给他,让他到山南琼结去找“七兄妹”(另一说是“七姊妹”)演戏募捐,他去了,果然有7个俊逸聪颖的青年男女。

  宾顿巴,藏语就是“七兄妹”或“七姊妹”的意思。所谓七兄妹戏班宾顿巴,还保留着最为古老的表演艺术风貌。宾顿巴藏戏中的“温巴” (渔夫或猎人)所戴的面具都是山羊皮做的,颜色为白色,保持了山羊皮的原色,白面具藏戏由此而来。

  现在,山南琼结县奔堆村的宾顿巴藏戏之地修建了藏戏传习所。这个藏戏团从唱腔、服饰等方面,体现出一种古朴与粗狂的原始本色。迄今为止,在这个藏戏团里,所有演员全部为男性,包括仙女等全部角色由男性扮演,男扮女装是这个民间戏团最为独特的特色。宾顿巴主要演出剧目为《曲杰诺桑》。

  (二)白面具派之雅砻扎西雪巴藏戏

  久负盛名的藏戏雅砻扎西雪巴是西藏白面具藏戏的杰出代表,是白面具藏戏中影响最大、艺术上发展得较为完备的流派,规定可演《曲杰诺桑》全本,其唱腔与西藏古老民歌“谐钦”(大歌)极为相似,雄浑、沉厚、舒缓的唱词,其中有一部分后来发展成为韵味隽永的藏族特殊装饰音技巧——“震谷”。

  在发展过程中,雅砻扎西雪巴藏戏受蓝面具藏戏的影响,对自己的白山羊皮面具按蓝面具的样式进行了加工装饰,由白面具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黄面具,在表演形式上也学习了一些蓝面具藏戏的表演特点。其表演形式和风格流传到西藏各地,对四川的甘孜康巴藏戏也颇有影响。

  (三)蓝面具派之迥巴藏戏

  白面具藏戏经过不断发展变化,形成多种演出风格,并衍生出其他剧种。蓝面具藏戏就是从白面具藏戏直接发展而来的。

  迥,是雅鲁藏布江沿岸日吾其乡和多白乡一带的旧称。因为唐东杰布和迥巴藏戏,人们称这里为“藏戏的故乡”。相传,唐东杰布将宾顿巴流派的白面具藏戏传回了家乡日吾其,将藏戏艺术的种子播撒在家乡的山水人家,经过不断改编和创新,形成了蓝面具藏戏。它的产生,意味着藏戏已进入发展成熟期。

  蓝面具藏戏主要包括迥巴藏戏、江嘎尔藏戏、香巴藏戏、觉木隆藏戏等四大流派。这四大藏戏蓝面具流派都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过去,表演蓝面具藏戏时,戏团将唐东杰布的塑像或唐卡画像供奉于场地中央,以此表达对这位伟大建造家和藏戏始祖的深深敬意与纪念。

  如今,这样的纪念形式已经成为西藏其它民间藏戏班子表演藏戏时的仪轨。

  迥巴藏戏,蓝面具藏戏剧种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它是藏民族戏剧中最为古老、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为藏戏始祖唐东杰布在600多年前为造福雅鲁藏布江两岸人民,在其家乡日吾其的江上修建铁索桥,为此募捐资财,他在白面具藏戏的基础上,吸收当地的民间歌舞和说唱艺术,创建了第一个蓝面具藏戏班。他们演出的传统剧目有《顿月顿珠》《智美更登》《朗萨雯蚌》《卓娃桑姆》。

  几百年来,迥巴藏戏的声名享誉西藏。作为流传于唐东杰布家乡的戏,这一流派更多地保留了藏戏初创时的唱腔、舞蹈和服饰风格。和其他蓝面具藏戏一样,在演出开始,先由戴蓝面具的演员出场,故称蓝面具派。

  (四)蓝面具派之南木林香巴藏戏

  “香”在藏语中是鼻子的敬语,日喀则南木林的地貌恰好形似一个巨大的鼻子,因此,香巴成为了南木林旧时的称谓。流传于南木林山沟香河边的藏戏被称为香巴藏戏。它是与迥巴藏戏颇有渊源的蓝面具流派。

  早先,香巴藏戏不用去拉萨支差,有一年迥巴藏戏班去拉萨支差参加雪顿节,过雅鲁藏布江时翻船,死伤不少艺人,剩下少数迥巴藏戏的日吾其艺人,到南木林找了一些香巴藏戏艺人去了拉萨会演,被称作“香·日吾其”,此后,香巴藏戏影响渐广,规定每年到拉萨轮换演出《文成公主与尼泊尔公主》和《智美更登》。

  (五)蓝面具派之拉萨觉木隆藏戏

  觉木隆藏戏,蓝面具藏戏剧种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流派。它是在所有藏戏班子和流派中,艺术发展最为完备和丰富、剧目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种。

  觉木隆藏戏班是旧西藏地方政府唯一的带有专业性的剧团,归西藏地方政府“孜恰列空”和贡德林寺共同管理,但无薪俸。除了参加雪顿节会演可得赏银和食物外,其他时间到西藏各地卖艺为生。他们唯一的权力是可任意挑选各地中意的藏戏演员。这个戏班最初是拉萨西郊堆龙德庆觉木隆村的民间戏班,故称觉木隆藏戏班。

  20世纪30、40年代以后,觉木隆藏戏影响逐渐扩展到西藏全境,受其影响的民间戏班遍布山南、日喀则,包括昌都、阿里等地。

  (六)蓝面具派之仁布江嘎尔藏戏

  江嘎尔藏戏,发源于仁布县江嘎尔山沟。同迥巴藏戏一样,江嘎尔藏戏严格按照“脚本”演绎,说的“雄”以及唱腔中间穿插的舞蹈节奏都比较悠沉缓慢,表演较为简单,没有杂技和特技。演出的剧目有《曲杰诺桑》《朗萨雯蚌》《文成公主》等。其最有影响力的演出剧目是《曲杰诺桑》。该戏班曾远赴印度、锡金等国家和地区演出。

  (七)藏戏之山南门巴阿吉拉姆

  门巴阿吉拉姆,流行于喜马拉雅山东南坡门巴族聚居区,即现在的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勒布地方。因为它直接采用藏戏的藏文剧本,所以民间称之为“门巴拉姆”,即门巴藏戏。

  门巴阿吉拉姆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遗目录,是藏戏六大派别之一,广泛流传于藏南门隅地方,据可查史料记载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门巴阿吉拉姆的唱腔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表演源自门巴族的民间舞蹈、歌舞和宗教艺术表演,其音乐来源为门巴族民歌“萨玛”(酒歌),又吸收了门巴族的说唱音乐、古歌、悲歌和宗教音乐。门巴阿吉拉姆演员人数、曲调、舞蹈、道白、服装、剧目等方面都与流传于西藏其他地方剧种不同。门巴阿吉拉姆可分7部分,传统上,全剧演完需要7天。

《西藏日报》(2019年08月27日 11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