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景泰蓝,人们大多想到的是北京旧时盛行于皇家的工艺品。可是谁能想到,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至今还保存着景泰蓝工艺的一脉分支,这就是福建省级非遗项目——莆田铜铸胎掐丝珐琅工艺,又称南方景泰蓝工艺。在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林辉的不断努力下,如今,南方景泰蓝工艺品在工艺、品类、题材与形式上均有所创新,并引进了智能化设备用于产品生产制作。
特色鲜明的南方景泰蓝工艺
南方景泰蓝具有浑厚凝重、精致细腻、富丽典雅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据史料记载,明朝末年,清兵入关,莆田籍重臣朱继祚、林楣、林兰友等人率众抗清,失败后回到故里,躲避在今涵江区江口镇林氏百二间大厝,当时随军的宫廷景泰蓝匠人也因此留了下来,便在当地制作景泰蓝。于是,这门传统工艺开始在莆田林氏家族传承下来。
林辉是南方景泰蓝工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创作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展览并获奖。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林辉既保留了明代工艺,又结合莆田当地特色人物造型与精湛的铸铜工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南方景泰蓝工艺。在结构上,林辉选用紫铜作为南方景泰蓝的主体构件,并使每件作品经过5遍高温炉炼。在胎型制作上,林辉改铜板锻胎工艺为铜铸胎工艺,改良后的景泰蓝胎体较厚,造型更为精细,烧造后不变形,人物面部表情逼真。在颜色搭配上,林辉用鎏金工艺护色替换此前的镀金护色,改良后的景泰蓝色彩经久不褪,显得古朴稳重。
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以及执着的工匠精神,林辉创作出多件文化珍品。2017年6月,他创作的高3.23 米的景泰蓝妈祖像被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珐琅面无拼接景泰蓝妈祖像。2018年10月,林辉又创作出一尊景泰蓝观音像精品,该作品总高度为4.65米,其中珐琅面无拼接高度为3.5米,莲花底座高度为1.15米,实现工艺难度上的又一次突破,推动南方景泰蓝工艺进一步走向世界。
为工艺保持青春活力
林辉认为:“所有工艺都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结合社会实际,创造出符合当下大众审美品位并具有时代感与生命力的作品。”因此,林辉不断追求景泰蓝在工艺、品类、题材与形式上的创新。
近年来,林辉除了带领他的团队不断致力于南方景泰蓝工艺品的创新研发、设计与修复外,还着重开发新工序与新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产品质量。目前,林辉及其团队正在尝试用腐蚀工艺来提升掐丝、上丝工艺的质量。此外,他们还以智能上色设备替代点蓝工艺。未来,景泰蓝工艺的创作周期将大大缩短,并向产业化发展的方向转变。
“要想让景泰蓝被更多的人了解,需要让其在用途上更加日用品化、价格上更加亲民。”林辉说。因此,除了开发大型景泰蓝神佛造像、城市雕塑等,他还将南方景泰蓝工艺品的品类扩展到休闲、商务领域,结合文房四宝、家庭餐具、香道文化、旅游礼品、家具装饰等,创作出了珐琅皮带、笔架、笔筒、玉如意、香薰、香炉、碗筷碟盘等,在兼顾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同时,其价格也更加亲民。
在表现题材上,林辉及其团队不断推陈出新,寻找景泰蓝文化与其他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如与玉石珠宝首饰、陶瓷工艺、古典家具工艺、木雕工艺等进行结合,增强景泰蓝的艺术美感。同时,林辉还聘请多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各院校工艺美术专家作为顾问,着力提升景泰蓝的文化内涵。
当前,林辉正在组织相关人员对南方铜铸胎掐丝珐琅的相关资料进行全面搜集、整理与分类,编制、完善《莆田铜铸胎掐丝珐琅器作品集》,筹备编辑出版《莆田铜铸胎掐丝珐琅传统技艺》一书,为南方景泰蓝工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准备。
(编辑:闫若之)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