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纪事
来源:中国民族报 郑荣来 发布日期:2019-07-3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黄山松姜波摄

  年到八十,腿脚不灵,无力登山,因而不敢有此念想,连景山公园里的景山,我都无勇气攀登。而我家乡在丘陵山区,年轻时视登山如坦途,山不觉高,腿更无畏。回想当年,仍感骄傲。离开家乡后,更有登名山的追求。

  神州大地,名山无数。《管子》上说,“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它所指的“天下”,想必就是神州。但神州“名山”有那么多吗?无从考据。宋代修撰的大书《太平御览》,则一一列出华夏名山430多座,座座有名有姓。今天的中国地图上,标明名字的山究竟有多少,没有统计,不知其详,但想必不会少于400座。

  我登过的名山极少。掐指算来,从1986年首次登泰山以来,我实际登过的,也就八九座。然而,每登一山,都让我振奋不已。山各有貌,也各有韵。或巍峨,或雄奇,或妩媚,或妖娆,或肃穆,或神圣,投影到我心中,却是崇高、博大、圣洁乃至朦朦胧胧的神秘。无限的神韵,给我无限的留恋和想往。

  登山的极致是登顶,它是一个终极目的,让你不留遗憾。我真正登临到顶的山又只有两座,一是东岳泰山,二是东北长白山。

  33年前登泰山,最重要的一个感受,就是领略杜甫的名句的哲理意味。那天,立于玉皇顶日观峰眺望,视野中的山丘、田畴、屋舍,都成了矮小之物。口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如体味人生达到某种极致后,心中感到一种满足和惬意。当然,杜甫的感受有其局限性,因为泰山海拔1500余米,其实并不高,但诗圣说出来的,是一个相对的真理,登者也的确能够从中悟到:要想实现不凡抱负,必须竭力登临绝顶。

  登长白山,目的是看天池的纯洁。那天万里无云,俯瞰天池,只见一个锅形的火山口湖面,清清澈澈,平静如镜,一片湛蓝,如同晴朗的天色。海拔2000多米,近10平方公里的湖面,是一个干干净净的世界。它没有任何鱼类,印证了“水至清则无鱼”的哲言。

  不曾到顶的遗憾,真是难以弥补。我每次登山,大都是爬到半截子。虽然,我到了张家界的黄石寨,看到了许多漂亮的风光,但它四周高峰无数,我所达到的境界只是小意思;虽然,我到了庐山的含鄱口,在“毛泽东同志在此照过相”的地方,留下了一张背景白茫茫的影像,并从望鄱亭里所遇的4位小生意人(卖蝴蝶标本、小石头、生肖吉祥物)那里,感受到一种极其平凡的人生,也从他们因做小生意被视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往事中,体味到历史的巨大变迁。因那天云雾茫茫,我未能看到鄱阳湖的阔大和对面五老峰的崇高,未能体验毛泽东当年在此眺望鄱阳湖的心绪。苏轼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出了一个方面的真理,但从实践的观点上说,却应该是“欲识庐山真面目,只有置身此山中”。不看美庐和会址,不触摸某些特殊印痕,不知庐山人文景观的历史意蕴,也就难对庐山有别样的形象感受。庐山,大有让人感到愉悦和心旷神怡的秀美,而喜好怀旧和追寻历史轨迹者如我,却从那山间小径中,从那些遗存的物事中,看到了历史的一种沧桑。

  攀登井冈山,没有那么多的遗憾,因为著名的黄洋界,海拔1400多米,是车子可到的至高处。“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的诗句,把那胜利的喜悦心情,洋溢于字里行间。那门从南昌带来的迫击炮,仍然昂扬着胜利者的英雄气概。当年留守山中的红军,兵力不足一营,仅一发炮弹,打在敌人休息处,敌军死伤惨重,湘赣两军因此丧胆,狼狈撤退。今日在这里瞭望,有气吞万里之感,在迫击炮前留影,更有勇者豪情存于眉宇间。登临国内诸山峰,或见妩媚,或见神奇,或见肃穆,或见巍峨,而见军事意义的英雄气概者,则是独此井冈山的黄洋界!

  最遗憾的是登黄山。未登黄山之前,常听朋友赞美黄山,我向往得不行,企盼得不行。但待我真的去了黄山,却又遗憾得不行。

  记得那年的秋天,我们在合肥开会。会后乘车到屯溪,已靠近黄山之门。又有朋友介绍黄山,极言黄山之壮美,还说天都峰之险峻:“上黄山的极致,就是登天都峰。”我雄心勃勃:“海拔才1810米,还没我登过的峨眉山高!”我在街上花了25元买了双轻便旅游鞋,准备登峰时穿。

  那天早上,我们坐缆车上山。环顾四周,我已多少领略到黄山的雄奇与险峻。晚上住在北海宾馆,第二天早上看东方日出。据说不少人等了好几天,都难得好天气,我们却欣逢朗朗晴天,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东端极处的地平线上,突然升起的那个大火球!我们心中感到无比幸运。

  遗憾发生在第二天。上午经玉屏楼至迎客松下不远处,便是勇者弱者的“分野岭”。我抬头看,天都峰此侧,好几百米高,石级小路,陡如云梯,恰似直上直下的天阶。再仰望那至险之景——鲫鱼背,上面正有三两黑点在移动,那是有人正在缓慢地进行着人生境界飞跃性的跨越——跃入勇者的行列!

  我们几个已进“知天命”之年者,终于由踟蹰而驻足,目送着年轻的勇者,带着豪迈的欢笑,直上云天而去。我们经“一线天”、半山寺而下。将至山下,遇见登天都的凯旋者。他们笑谈登顶的愉悦,我却投去羡慕和敬佩的目光,由此也生发出几分遗憾的感叹——我的勇步,只达到天都峰的脚下;我的豪气,却远远留在了合肥和屯溪!

  我的遗憾在于:多数人都无法登临的地方,我上不去也就心安理得;而现在是多数人都上去了,我却没敢去攀登!我想起那句话:“天都没敢攀,等于没有到黄山。”为此,我总有一种弱者的心理:不敢说黄山。

  据说于山顶远眺,一览群山,千峰竞秀,如诗如画;又可见云凝碧汉,气象万千,烟云翻飞,浩瀚似海;到了那里,便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登黄山天下无山”之感……但是对于我,天都不曾攀,难说识黄山!

  古人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说得真好!登山让人提高境界,登山让人感悟人生。中华名山神韵多,险峰之上美无限。我由衷敬佩并羡慕勇往直前的登顶者。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