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活起来”
来源:西藏日报 陈志强 发布日期:2019-07-3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最近十几年来,“非遗”一直是个热词,非遗保护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也成为大众普遍受益的文化事业。在西藏自治区,非遗的保护与发展也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与支持。

  近些年,全区加强了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供给工作的支持,大力推进舞台艺术等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启动了非遗进校园等工作,为大众提供了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产品,有效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非遗的发展。

  但在笔者看来,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与大众有较远的距离,处于“半活跃”状态。非遗要想真正“活起来”,就要走进大众生活,在不断汲取时代元素的前提下,实现其经济价值,并构建起非遗“保护”“传承”“开发”“发展”融合相济、统筹协调的格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乡村的生活方式。它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实践。非遗的生命在生活。非遗的保护发展,要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通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表现形式,更加全面地融入大众的生活,让非遗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努力实现保护传承与改善生活、丰富生活的统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实现其经济价值。由于非遗各自独特的地域特色,使其只有在本地域文化突然的孕育下才能显示其生机和活力。这就给非遗与地方特色经济的融合提供了先天条件,使非遗可以在市场经济中进行政府引导开发式保护。可以依托现有非遗传统技术资源,探索出一条“非遗+”的道路,引导和扶持非遗的生产动力,不仅能拓宽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致富渠道,还能实现非遗传承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主动融入时代元素。非遗是动态的、活态的、流变的,非遗是不断被再创造的。没有一个非遗是保持原汁原味、一成不变的。保护非遗,要立足于确保其存续力、生命力。当前,社会对非遗的需求更多的融合了时代的内涵。因此,珍惜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得汲取时尚、新想法、科技手段等元素,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以更具创意的形式、年轻化的表达融入人们的生活,为非遗守护开辟一条新路。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