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民族工作
观点
理论
文化
宗教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中国民族报电子报
道中华
繁体
首页
>
首页
>
理论/文史
>
文史
崇尚儒学 科举入仕——墓志里的唐代入华粟特人剪影
粟特人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担当者,素以善于经商著称。唐代,有大量商人、使臣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地区,并在这里居住生活,其中有许多来自康、安、曹、石、米等昭武九姓的粟特人。留居中原地区的粟特人,“习文儒,与士人通婚者,稍染士风”(《旧唐书·李抱玉传》)。从唐代墓志文献中,可以一窥入华粟特人崇尚儒...
2025-02-25
赓续“齐心协力建包钢”红色基因
包钢,是新中国首批建设的三大钢铁企业之一。上世纪50年代,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地8万多名各族儿女支援包钢建设,开创了新中国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的先河,书写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讲好“齐心协力建包钢”故事,为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力量。...
2025-02-25
先秦两汉时期河西地区民族交融的多元路径
“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是在近代出现的,但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在中华大地上持续发生着。在先秦两汉时期,河西地区的民族交融表现出路径的多元与层次的螺旋式上升等特征,成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上的精彩篇章。
2025-02-18
挖掘利用边疆文庙历史文化资源
文庙,亦称孔庙,狭义上是指主祀孔子的礼制性建筑。它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儒学传承的重要载体。文庙在儒家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与官学、书院融合后,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庙学合一”或称“庙学”“学庙”现象,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文化和教育生态。边疆文庙主要是学庙,不仅承担着祭祀孔子...
2025-02-18
万里遐征:徐霞客笔下的西南边疆和合之美
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以其非凡的旅行经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乃至世界旅游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崇祯九年(1636年),年届五旬的徐霞客毅然踏上西行之路。这不仅是徐霞客最后一次远游,也是他一生中时间最长、行程最远的一次旅行,被称为“万里遐征”。期间,他在西南地区停留日久、所记甚详,撰...
2025-02-18
清代契约文书:广西各民族经济相依的历史见证
契约文书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关系行为的记录,包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民俗等信息。广西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契约文书作为各民族经济来往互动的重要见证,不仅记录了土地买卖租赁、商业借贷等经济活动,还反映出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密切联系,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经济上的生动体现。
2025-02-11
最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