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育“三大属性”,促进“铸牢”教育提质增效扩面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余凤 谢春林 发布日期:2025-04-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2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以下简称“三大属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在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中,“三大属性”是根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牢牢把握“三大属性”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要求,不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质增效扩面。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锚定人才培养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政治属性是教育的首要属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面向。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完善体制机制。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各项教育改革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学校得到贯彻落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深刻阐释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引导各族师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和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扎实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培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新时代奋斗者。

  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教育的人民属性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实践主体是全体中华儿女。要紧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既讲共同团结奋斗的“硬道理”,也讲共同繁荣发展的“金钥匙”,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教育的需求。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机制,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优化政策配套、资源配置和机制创新,推动教育资源要素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链条升级。要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以实绩、实效为导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效纳入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和岗位聘用,持续完善评价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驱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立足地区实际,积极构建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协同联动的教育体系,不断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着眼区域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化、历史文化底蕴、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等维度,持续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框架和目标。在边疆民族地区,重点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在多民族聚居城市,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按照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原则,加强中华文化宣传教育;在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服务“国之大者”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要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全面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水平和成效。

  聚焦服务“国之大者”。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不断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质效。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实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全面发力,促进各族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作者单位:余凤,中南民族大学;谢春林,黄冈师范学院。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度民族学“贵州多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号21BMZ146)阶段性成果。】

(编辑:王琪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