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锚定“争做南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行区”的目标任务,构建“讲台”“舞台”“平台”三大体系,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构建“讲台”体系,讲好中华民族故事,让“铸牢”根植心灵深处。设立干部“讲台”。将“铸牢”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内容,分批次举办专题培训班、研讨班,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指导实践。设立校园“讲台”。深入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将“铸牢”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广乌什县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教育体系经验做法,以“1+9+N”思政工作体系为依托,着力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根植学生心灵深处。设立社会“讲台”。抓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活动,创新设立民族团结进步“石榴日”,分众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爱国爱疆爱家乡·好歌大家一起唱”等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开展“我是朗读高手”等文化活动,用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变化引导各族群众发自内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构建“舞台”体系,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搭建展示“舞台”。建成“铸牢”体验馆、城市规划展览馆、新疆印章博物馆等一批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文化载体,完成苏巴什佛寺遗址、龟兹魏晋古墓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和展示效果。搭建交流“舞台”。召开龟兹文化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举办龟兹历史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积极组织参加“龟兹重光: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论坛,推进龟兹文化研究阐释、活化利用;推出《走进阿克苏》系列丛书、《杏花之约·丝路龟兹》《印鉴西域·丝路华彰》歌舞剧等一系列具有中华文化底蕴、融合现代文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载体,广泛开展诗词大会、经典诵读、主题演讲比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以文化人、以文润心更加深入。搭建创新“舞台”。阿克苏纺织工程学院开设扎染技艺等课程,定期组织学生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深化文化传承实践;阿克苏教育学院结合专业特色,推动武术、板鞋竞速等特色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发展,彰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力。
构建“平台”体系,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主旋律。搭造共享“平台”。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累计打造互嵌示范点1658个,城乡、兵地、浙阿等地“手拉手”结对子学生55.87万名,2万余名中小学生赴全国各地参加爱国主义研学活动;创新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深化拓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成果。打造网络“平台”。用好阿克苏地区融媒体等全媒体矩阵,在多个媒体平台开设“铸牢”专题专栏,打造“阿克苏统战”“地区民促会”等“互联网+‘铸牢’”云平台,建立“中央厨房”,将触角延伸到各领域各群体。创新话语方式和传播手段,将“铸牢”等主题融入阿克苏春晚等大型活动策划。打造法治“平台”。全面推动法治阿克苏、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大力实施乡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新建7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99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引导各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
(作者系新疆阿克苏地委委员、统战部部长)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