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门在巡边路上。王称心供图
我的爸爸是一名边防军人,长年在外工作,一家人聚少离多。但只要他休假回家,我和妹妹就会像两只快乐的小蜜蜂一样围在他身边,翻看着他手机里的照片,缠着他给我们讲驻守边防的故事。
有一次,手机里的一张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照片里是一位老大爷,一张国字脸饱经风霜,眼神中透露着质朴和坚毅。他头戴青灰色圆帽,身穿藏蓝色蒙古袍,胯下一匹栗棕色的高头大马,显得威风凛凛,神气十足。
“爸爸,这是谁啊?”我好奇地问。
“这是爸爸的好朋友,叫图门,一个地地道道的蒙古族大叔。爸爸当年在贝尔湖边防连队工作的时候,和他结下了很深的友谊。”爸爸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图门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贝尔苏木贝尔嘎查的牧民,也是边境线上的护边员。从他的爷爷到父亲再到他自己,他们一家三代一直驻守在草原深处的边境线上,接力守护着由8块界碑连成、长达60多公里的边境管段,累计巡边里程超10万公里。图门先后被内蒙古自治区和内蒙古边检总站授予“十大优秀护边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他就像连队的眼睛,将可疑的边情及时通报给连队,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工作。”爸爸一边说,一边用双手比划着,“爸爸当年所在的连队,南边紧挨着美丽的贝尔湖,而图门的家就在连队西边几百米的位置。”
“你去过他家吗?”我问。
“当然。”爸爸笑着说,“图门家有一座平房,三个蒙古包,又干净又漂亮。院子里收拾得井井有条,门前立着一根旗杆,五星红旗在杆头迎风飘扬。”
“他好爱国啊!”我感叹道。
“是啊,很多生活在边境的草原老乡,对党忠诚,爱国情怀非常深厚。”爸爸说。
“这么多年的守望相助,图门一家早就和连队官兵成为‘一家人’,不分你我。”爸爸继续讲道。每年秋天,图门都会开着自己的拖拉机给连队打草,到了冬天,又主动给条件艰苦的哨所拉水。连队的牛羊接羔、器材维修等活计,他全都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帮忙。
连队官兵也把图门当亲人。上级文艺团体来连队慰问演出,连队总会第一个通知他来观看。连队的军医也会经常到图门家里,给他们两口子看病送药。每年过年的时候,官兵都会把他请到连队,和大家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
“关系这么好,真是让人羡慕!”我说。
“团结就是力量!”爸爸教育我,“不管是军还是民,不管哪个民族,只要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国家的繁荣富强就一定能实现!”
正当我品味爸爸所讲的道理时,爸爸又讲了一个故事——
2009年的一天,哨所的一只大狗把图门家两只羊给咬死了。对于牧民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得知此事后,爸爸赶到图门家道歉,并和他商量赔偿的事。没想到图门大手一挥,爽朗地说:“不就是两只羊嘛,损失了就损失了,下次叫哨所把狗看着点就行了。那两只羊就给连队吧,就当是我慰问连队官兵,改善大家的伙食!”
“他真是大方!”我感叹道。
“是啊,蒙古族同胞就像这片草原一样,心胸开阔,豪气冲天,只要你坦诚相待,他绝对会是你肝胆相照的好安答(蒙古语‘兄弟’)。”爸爸说。
如今,爸爸已经离开贝尔湖边防连队十多年了。虽然多年未再见到图门,但当初他和图门一起巡逻时拍的照片在手机里保存至今,他们还经常打电话聊聊近况。
“图门说,他将来也会像他的祖父辈一样,把守边的任务交给儿子呼日,把三代守边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爸爸说。
(作者系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第二小学学生)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