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喀拉峻俯瞰鹰背
来源:中国民族报 阿依努尔·吐马尔别克 发布日期:2024-12-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喀拉峻草原。郭燕摄

  八月的骄阳给喀拉峻草原蒙上了一层金光,使得这处原意为“黑色山岗”的牧场平添了一丝温柔。清晨,我和朋友布丽布、阿依多斯从喀拉峻游客中心自驾进入景区,驱车半个小时后到达鲜花台。我惊讶于喀拉峻草原之大。

  喀拉峻草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占地2848平方公里,面积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四分之一。与世界闻名的黄石公园相比,喀拉峻草原也毫不逊色——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新疆天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定义了一种草原新景观“中国最美的立体草原景观带”。我想,也许有一天,这里也会成为中国国家公园之一。

  从喀拉峻游客中心进入草原后,游客开始四散而去,一部分在西喀拉峻游览军马场、乌孙夏都,或者经过索道前往鳄鱼湾,或去库尔代河漂流;另一部分则前往东喀拉峻游览鲜花台和猎鹰台;还有一些徒步爱好者则会沿着中天山雪峰前往琼库什台村。琼库什台村四面环山,依水而建,是一个有着1700多人的牧业村,村里有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建筑群,2010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从鲜花台一路骑马而行,可以直抵猎鹰台,进而远眺远处的琼库什台村。我们行程匆忙,没办法徒步去琼库什台,于是决定骑马去猎鹰台看看。正等着工作人员协调马匹,一个哈萨克族汉子大笑着走来,跟布丽布握手。原来他是马队的领队,也是布丽布的朋友。听说我们要骑马前往猎鹰台,他连连摇头,说:“那怎么行?你们得喝一碗马奶再走。”

  过了一会儿,他果然提来了一桶马奶。他一边讲着自己的故事,一边把马奶倒入杯中分给我们。他是喀拉峻草原的牧人,喀拉峻景区建成后,他开始在马队工作,转眼已经5年。他家里养有几匹母马,正是产奶的时候,他总让家里人送来马奶,遇到了朋友就请他们一起品尝。马奶清凉爽口,有一种木质的清香,一定是在查巴袋里酿造的。我有些感动,端起纸杯一饮而尽。

  很快,马队人员牵来了三匹马,我们分别骑上马,与哈萨克族汉子挥手告别。我和布丽布在马鞍上坐稳后,用马镫轻磕了一下马腹,两匹栗色马就轻快地小跑起来。想起童年时期,我常常跟着老人一起骑马去隔壁的村队参加婚礼,几个人一起结成松散的马队,一路唱着欢快的歌。

  两匹栗色马并辔而行,仿佛我们也将要去往一场乡村舞会。布丽布大笑着对阿依多斯说:“帮我们拍个视频,要拍出去乡村婚礼的感觉。”说完,她用马鞭在马背上抽打了一下,马儿抖抖鬃毛奔腾而去,我的那匹马也随即小跑起来。阿依多斯一手持缰策马,一手拿着手机帮我们拍摄视频。马儿一路奔腾,来到了5公里外的猎鹰台,我的栗色马欺生不肯再走,我们才大笑着停下来翻看视频。手机拍下的视频画面有些不稳,于是里边不仅有我和布丽布,偶尔还有阿依多斯和他的枣红马——那匹枣红马风驰电掣,耳朵警觉地竖立着,而马背上的阿依多斯宛如流云逐风。

  刚刚25岁的阿依多斯和布丽布一样,也是特克斯人,从小在喀拉峻长大的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和生灵万物都十分熟悉。从猎鹰台下山后,我们驱车返回西喀拉峻,经库尔台索道前往位于阔克苏大峡谷的鳄鱼湾攀岩。阔克苏大峡谷发源于天山山脉中部,由亿万年来沉积的岩层随地质运动和天山雪融水交相作用而成,而鳄鱼湾是河流底部一个接近180度的回头弯,形似鳄鱼盘踞,因而得名。

  鳄鱼湾的山壁十分陡峭,但我依然决定试试这个自然生态铁道式攀登线路。整个攀岩过程约为四十至八十分钟,我沿着岩壁一边攀登,一边观赏远处的风景。整个峡谷的景色尽收眼底,而天空也似乎从未离我如此之近。

  突然,我看到一只鹰——它在岩壁之间从容地滑翔,几乎来到我的身旁,然后突然猛地回旋低飞,轻快又平稳地朝着崖壁底部的鳄鱼湾而去,只留下苍茫的背影。

  童年时期,我常躺在牧场的草地上,看着鹰或者秃鹫自如来去,它们从来都是独自飞翔,肆意翱翔在苍穹之上。当时我常常在想,它们到底去了哪里呢?它们俯瞰的又是怎样的风景呢?那一天,迎着喀拉峻的浩荡长风,我突然有些触动——原来峡谷两侧的崖壁是鹰的家园。

  从喀拉峻下山时,布丽布拎着一个布袋,里边装满了随手捡拾的空水瓶。对自己生长的喀拉峻草原,她十分爱惜,每当遇到游客废弃的空水瓶时,她都会捡起来放好,等着下山时一并处理。她告诉我,为了更好地保护草原的生态,最近喀拉峻景区推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活动——“鸡毛换糖”,只要游客捡拾3公斤垃圾,就能兑换一张价值100元的喀拉峻景区自驾游门票,一场绿色和文明的交换之旅就此开启。

  离开景区、离开特克斯,广阔无边的喀拉峻草原留在了我们的身后,但许多故事留在了我们心里。

(编辑:吴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