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丨这位日本竹姑娘,竟与中国西南地区有这样的“奇缘”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赵蕤 发布日期:2024-11-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阅读原文

 


       

  这是一个小姑娘从竹子里“诞生”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伐竹翁偶然发现一根竹子在闪闪发光。劈开竹子后,发现里面有一个三寸长的小女孩。3个月后,小女孩长成了绝世美女。五名贵族公子向她求婚,女孩要求他们分别去寻找佛前石钵、蓬莱玉枝、火鼠裘、龙头上的珠子、燕子子安贝,五人均以失败告终。后来,皇帝向女孩求婚也被拒绝。3年后的八月十五日,女孩给皇帝留下不死神药后,穿上羽衣升入月宫……

图片

  ▲根据《竹取物语》改编的动画电影《辉夜姬物语》宣传海报。(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民间故事:因为“竹中诞生”“难题求婚”“仙女升天”等情节曾出现在中国很多民间故事中。

  但实际上,这个故事取自《竹取物语》,这部作品被誉为日本物语文学的鼻祖。

  《竹取物语》成书于公元9-10世纪。巧合的是,贯穿故事的主要情节——诞生、求婚、升天,竟都与中国西南地区的《竹王传说》《斑竹姑娘》等作品以及当地民俗文化有相似之处。

  这种跨越国界和时空的“缘分”到底有多奇妙?我们不妨从这些作品本身中寻找答案。

图片

  ▲蜀南竹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壹  从竹文化中“诞生”

  我国西南地区植物丰茂,竹林如海。这样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西南竹崇拜文化圈”,西南各民族拥有立体多维的竹文化系统。

  古夜郎国的《竹王传说》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妇人在河边洗衣,上游有一截大竹筒流到她身边,她将竹筒带回家中,听到竹子中有婴儿啼哭,她将竹筒劈开,里面跳出一个婴儿,见风就长,成了一个英俊、勇武、智慧的男儿,大家就拥戴他当了夜郎的国王,称他为竹王。

  这则故事,早在1600多年前就被编入《华阳国志》和《后汉书》。并且,经由这两本书在日本奈良时期(710—794年)流传。因此,日本文人对于这个故事并不陌生,并可能成为《竹取物语》的灵感来源。

  无独有偶。1961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民间故事集《金玉凤凰》中收录了一则流传在四川阿坝的藏族民间故事——《斑竹姑娘》。

  金沙江畔的一户贫穷母子以祖先留下的竹林为生,但霸道土司下令竹子长大后必须全部砍掉。这户人家的少年朗巴冒险把一根楠竹藏了起来,结果从这根竹子中传来了哭声,朗巴劈开竹子发现里面有一个女孩,母子俩便叫她“斑竹姑娘”。

  后来,土司的儿子、商人的儿子、官家的儿子、骄傲的少年、胆小而又爱吹牛的五个少年看到美丽的斑竹姑娘,都来求婚。斑竹姑娘于是给他们每人出了一道难题,分别是寻找撞不破的金钟、打不碎的玉树、烧不破的火鼠皮衣、燕窝里的金蛋、海龙颈下的分水珠。五个男子想尽办法但都失败了。

  最后,斑竹姑娘和朗巴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则故事传入日本后,引起了日本民间文艺界的注意。因为其故事情节与《竹取物语》极为相似。鉴于此,有日本学者指出:《竹取物语》的起源不应局限于日本,而应该去中国寻找。

图片

  ▲日本学者对《竹取物语》和《斑竹姑娘》的对比研究

  那么,是谁将竹文化带到日本的呢?答案是日本隼人

  隼人是古代日本南部地区九州的居民。九州是古代中国文化进入日本的门户。《竹取物语》最早是在隼人部落里流传,隼人从九州向北迁徙过程中在日本普及。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隼人与我国西南各民族都崇尚竹文化,在孩子出生、妇女分娩、祖先崇拜等方面极为相似,而且隼人的幼子继承制、摔跤等习俗和中国西南地区的习俗也多有相似之处。

  我们可以推测,竹文化被中国西南地区先民带到日本,与日本隼人文化融合与碰撞,逐渐形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源流之一。

图片

  ▲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薛涛亭竹海风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贰  “求婚”怎么这么难?

  要说《竹取物语》中最精彩和戏剧化的情节,当属“难题求婚”。

  在一般的“难题求婚”故事中,出题者往往是姑娘的父亲或兄长,《竹取物语》与《斑竹姑娘》中由姑娘自己出题,似乎有些“异类”。

  但事实上,在我国西南地区,姑娘自己出难题的故事十分普遍。如苗族的《金竹与阿慧》《诺排与蒙芝彩谷翠》等,《斑竹姑娘》在西南各民族传承中并非孤立的存在。

  《斑竹姑娘》中所求的物品,都可以在藏族人的生活中找到痕迹,比如藏族居住的部分地区盛产黄金,不难想象出“金钟”和“金蛋”等宝物;与西藏相邻的新疆、青海以产玉闻名,因此对藏族来说,“玉树”等宝物在民间故事中也不罕见。

图片

  ▲在西藏拉萨博物馆拍摄的玉器藏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竹取物语》的女主人公虽然也向五个求婚者提出了五种罕见珍宝,但这些珍宝远离日本民众的想象,“蓬莱的玉枝”“火鼠裘”等物品更是带有明显的舶来品味道。

  特别是“火鼠裘”(火鼠皮衣),在《斑竹姑娘》《竹取物语》中都提到了,这件宝物是什么呢?

  在古老的《列子·汤问篇》中,就提到一种“火浣布”,“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意思是这种布不怕火烧,要去除布上污渍,不是水洗,而是火烧。

  “火烷布”据说是火鼠毛织的,从西域供奉到中原朝廷。《魏志·斋王芳记》里就有“西域重译献火浣布”的记载。

  正因以上种种“巧合”,藏族民间故事《斑竹姑娘》传到日本后,日本学者关敬吾指出:“中国藏族的竹姑娘故事和《竹取物语》在基本结构和思想观念方面几乎完全相同。《竹取物语》虽被称为日本小说鼻祖,关于它的故事原型在学界尚无定论,有学者认为也许是根据外国民间故事所进行的改写”,“藏族竹姑娘的发现更加否定了日本小说鼻祖的原创性”。

  叁  “升天”是仙女们的共同归宿?

  但巧合还不止于此。《竹取物语》的结局是女主人公留下长生不老仙药后,着羽衣升天,这也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因吃了不死灵药而飞向天宫,这其中所具有的追求长生的内涵,受到道教极大青睐。

  学界普遍认为,道教传入日本始于6世纪左右。日本奈良等地建造过道观,而且古代日本还曾有道教组织。关于日本神道教和天皇制度是否受到过中国道教的影响,也一直是日本学术界激烈争论的问题。日本道教研究第一人福永光司就曾提出“日本天皇的尊称来自道教”。

  ▲嫦娥奔月图

  《竹取物语》成书于9-10世纪,正是道教影响进一步扩大的平安时代,故事中的仙女飞天、长生不老、蓬莱等故事情节和词汇体现了浓厚的道家色彩。

  《竹取物语》在女主人公着羽衣升天后落下帷幕。中国4世纪《玄中记》中的女鸟是中国最早的关于羽衣传说的记载,而日本比中国晚了几个世纪。

  总的来看,《竹取物语》中的重要情节主题都与中国尤其是西南地区流传的故事有着相似的特点。

  有学者认为,《竹取物语》与《斑竹姑娘》是同一祖型的故事,从中国大陆的民间传承及其对东亚的深远影响看日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做出一种推断——

  《竹取物语》有可能是以中国同型故事为素材来源进行改编的作品。只不过,素材来源范围并不单一,中国西南地区《竹王传说》《斑竹姑娘》“羽衣传说”“难题求婚”等多种文本以及民间传承、宗教民俗都可能是文本来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竹取物语》的形成是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相遇与对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学、民俗等在向日本传播的过程中跨界相遇的结果。

  (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为作者供图)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

  该文系西南民族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重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大学日语“课程思政”建设框架研究”(项目编号:2021ZD28 )成果。


  监制 | 闫   永  肖静芳

  审核 | 清   风

  统筹 | 王彦龙

  责编 | 才丽媛

  制作 | 郭欣欣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