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桂林银行作为目前广西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立足特色化经营,实施社区金融、乡村金融“双轮驱动”战略,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农村、社区一线,与城乡基层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融入互嵌式社会结构,更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主要做法
金融网络扎根城乡,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桂林银行实施“普惠同心”工程,推动金融网络嵌入城乡社区。发行印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鲜明标识的银行卡“石榴卡”36.26万张,提供13项权益。结合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传统节庆,支持当地举办花炮节、乌饭节、芦笙斗马节等特色活动,惠及各族群众650多万人次。在城市社区,打造特色网点,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认同。例如,在柳州市城区打造三江侗族特色“茶乡银行”,展示非遗作品、民族手工艺品、特色农产品等,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服务活动,形成展现各民族文化魅力的“新窗口”。
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流向实体经济,更好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大项目建设领域金融支持。根据乡村产业发展特点设计信贷产品,降低农户贷款门槛,不强调抵押担保,基本做到当天申请、当天审批、当天放款,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人员等,提供就业创业的“第一桶金”。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金融”模式,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点573家,覆盖广西近50%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让更多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比如,支持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发展,服务原材料种植、生产加工、整包销售等上下游环节,截至今年8月末,全产业链贷款余额3.46亿元,支持相关农户、企业224户。
金融活动嵌入社区,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在城市,打造“金融+党建”“金融+生活”等共建共治模式,联合街道社区党组织建立服务清单、需求清单等,积极对接社区服务、社区治理中心任务;办好“一老一小”民生实事,打造适老化特色金融服务网点,为银发群体提供金融知识普及、义诊等;打造“桂银养乐园”“小小银行家”品牌,举办文化娱乐活动,构建“金融+多元化”的社区服务场景。在农村,依托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20余项社保、15项医保业务,享受预约挂号、视频问诊等医疗服务,累计完成乡村社保、医保业务超1000万笔,金额近400亿元。
金融场景融入“两山”实践,增进生态福祉。率先落地“桂惠贷—绿色贷”等“首单”业务,与桂林市生态环境局达成战略合作,为当地绿色生态产业整体意向授信100亿元。赋能生态文旅产业,结合广西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厚重特点,积极支持民族地区特色景区、民宿经济、非遗项目建设,支持举办全民性“金融+体育+旅游”活动。推出广西城商行首张绿色低碳信用卡,将持卡人的环保行为纳入权益体系,打造绿色出行、银联低碳小镇、G+会员低碳达人场景化权益,构建绿色生活圈。比如,柳州市鹿寨县大村村依托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建设“乡风文明积分超市”,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整治,将垃圾分类、清洁卫生、志愿服务等行为纳入“道德积分”奖励,引导村民建设和美乡村。
金融体系触达边境,助力兴边富民。主动服务对外开放,助力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在广西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边境市县实现机构布局全覆盖,研发“桂边贷”“互市贷”“惠边贷”等融资产品。截至今年8月末,办理边贸跨境人民币结算超800亿元,向边境地区信贷投放超430亿元,服务边境居民超32万人次。设立“服务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示范点”“汇小二”特色服务点,完成全行外汇业务网点外币机具布放全覆盖,支持广西重大项目、“一带一路”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领域项目。支持桂林罗汉果、融安竹制品、隆安生姜等60多种“桂字号”农产品远销海外,让边境各族居民共享发展机遇。服务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参与举办“越桂好物”品牌推广会,促进双边交流合作、互惠互通。
初步成效
有效解决乡村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桂林银行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率,引导金融活水流向田间地头、村村寨寨。目前,桂林银行在广西共设立县域支行86家、乡镇社区及小微支行500家、农村服务点近7000家,在已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区,金融服务覆盖100%的县域、66%的乡镇和57%的行政村。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深度介入县域经济和产业链各个环节,带动现代农业、文旅、康养和新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帮助各族群众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共建幸福家园。近5年,累计向乡村振兴领域投放贷款超3400亿元,连续三年在广西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中获评优秀。
助力提升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桂林银行推动渠道进村,在农村地区构建上下衔接、内外联动的服务网络,促进资源整合。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以较低成本推动便民、卫生、文体、公益等公共服务、社会资源下沉至农村,为广大农民提供全天候、灵活性、人性化的“家门口”贴心服务,助力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
为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提供有力支撑。强化“党旗领航”,深入推进“党建+金融”服务模式,推动基层党组织与基层金融网点组织共建、产业共谋、项目共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积极参与社区书记项目、共享党课等活动,依托党群中心建设“党建+邻里+金融+政务+民生”的“治理枢纽”,并发挥联结共建功能。与党委政府、社会团体、企业等加强联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办好民生实事,助推就业、拥军、社保等各类资源向社区延伸,有效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影响力、号召力。
为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注入活力。搭建“金融+数字”平台,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网络融入互嵌式社区建设,提高响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能力。开展信用村建设、信用户评选,推动“普惠信用”嵌入“道德积分”“时间银行”等各项农村治理机制中,助力建设文明乡风。目前,支持打造“信用村”143个,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名单制管理维护。“整村产业授信”额度16亿元,支持永福罗汉果、梧州六堡茶、百色芒果等40个“桂字号”农业品牌建设。
几个着力点
加强顶层设计。有关部门制定专门实施方案,从完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加大信贷资源投入、支持特色产业和农业品牌打造、优化民族地区金融环境等方面,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指引,引导各层级金融机构精准有力支持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和共同富裕。支持金融机构建设农村金融服务实体网点,列入地方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对边境地区、边远山区等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服务网点,给予一定运营补助。
加快开展金融促生态价值转化试点行动。加快在广西设立碳中和研究院、碳金融交易市场、碳交易试点城市,稳步开展金融促生态价值转化试点,探索金融支持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创建、壮美广西生态品牌打造的路径和模式,把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支持桂林申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搭建企业“生态信用”应用场景,多渠道吸引资金支持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拓展农村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阵地。通过整合资源、开展培训教育等,把农村金融实体网点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重要阵地,推动金融、非金融服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有机融合。
搭建“金融+乡村治理”平台。鼓励边疆民族地区依托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实体网点和信息网络建立乡村治理数据库,纳入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和数字乡村建设规划。依托农村社区服务、生产经营、资金流向、人口流动、生态资源价值化等方面的数据,及时分析发展动态,长期开展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跟踪研究,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提供数据支撑和智力支持。
(作者简介:甘日栋,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崔志宏,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编辑:王琪)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