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情思
来源:中国民族报 冯再光 发布日期:2024-07-2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一年一度火把节(油画)       徐光弟

  我走访了四川大凉山深处不少彝寨,而在西昌大箐乡白庙村遇上火把节,完全是碰巧。

  走进村落已是黄昏,当地的朋友安排我在附近民宿住下。他告诉我,此日是火把节的第一天,摔跤、斗牛,而今只有一些彝寨才有,这样的原生态火把狂欢在西昌市区已很难看到。所以,他让我在此多待一天,不要错过难逢的精彩。吃晚饭时,他还以自己对彝族民风民俗的熟知,向我绘声绘色地讲述着火把节的传说。

  彝族对火的崇拜,源自彝族先民对火的原始认知。彝族认为火能驱除虫害、除妖避邪,利于生活。彝族每家每户必有的火塘,不仅具有照明、取暖、烧水、烹饪等实用功能,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彝族人心灵归宿的圣地。

  山乡之夜本来就很宁静,加之村民居住分散,村寨在静谧中显得有些神秘。这时,有歌声忽然从远处飘来。声音由弱渐强,男问女对,或女问男答。我听不懂歌词,但记下了一些旋律。音乐是一种人人都听得懂的语言。我猜,这歌声是爱的倾诉,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寂静的山寨,就这样被骤然敲醒。我透过窗户,看见了黑夜里游动的火把。起初火把如星,零零散散;眨眼之间,星光聚合。接着,一支支火把汇成一条条灵动的“火龙”。这些“火龙”在蜿蜒的山道游动,且慢慢向寨子的“都格德”(火把节集会之地) 汇集。

  倏尔,恰似星落人间,人处仙境。

  我们到达“都格德”时,篝火已经点燃,围火而聚的人们身着民族盛装,华丽炫目。一片开阔草地上,瞬间呈现一片生机。这样的生机,是生命与自然的交融,充满无与伦比的活力。姑娘与小伙子们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起了彝族传统的“达体舞”。没有加入舞圈的人们,也显得十分随意,他们各自拿出“看家本领”。于是,月琴、口弦、芦笙、竹笛声,在欢乐的海洋中泛起另一片潮音。

  舞者、歌者,都欢乐而奔放,他们用火把节传递深情,用歌舞凝成诗句,他们以彝族绚丽多彩的文化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人人喜笑颜开,轮流将手中的火把扔进一堆用树干架起的篝火。于是,火焰腾空,山寨通明,欢声笑语在山谷久久回荡……

  我也被热情好客的彝族小伙子与姑娘拉进了舞圈,开始享受火把节,感悟着这个节日带给人们的愉悦。

  夜间,涌入“都格德”的人越来越多,看得出来,接踵而至的多为外地客人。后到的宾客兴致勃勃,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点燃火把,并将其扔进篝火堆里燃烧。于是,周围又泛起一阵喝彩声……这种氛围张扬着一种热情,一种热烈,一种热腾腾的吉庆感。此时,不管你是谁,只要身临其境,那种热情就会被点燃。音乐伴着人们的歌声,舞步和着欢快的音乐。火把节,真是一个无拘无束的东方狂欢节!

  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圈、两圈、三圈……唱唱跳跳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男女老少都那么精神,那么独具风采。人群中,彝族盛装特别漂亮,这使彝族姑娘和小伙子成了摄影师的捕捉对象,而他们则以动人的笑容朝着拍摄者点头致意,神情中流溢出一种自豪感。因为,他们是节日的主人。

  欢乐早已将人们的疲累掩盖,不知不觉中,凌晨时分已经来临,人们逐渐散去。在山道上,我依依不舍地扭身回望,那篝火仍熊熊燃烧,四周被火光照得红亮红亮。微风轻吹,篝火变幻姿态,时而像龙腾,时而像狮舞,时而像马奔……我在心中庆幸这次的见闻,见证了寨子里迎接火神、一起聚餐的盛况;感受了寨里人搭建祭台、点燃柴火,诵经祭奠祖先的神圣。

  多个传说构成了独特的彝族火把节文化。这些传说,有的只在民间口头流传,有的却见诸史载。这些传说故事情节十分动人,但都无一例外地反映了彝族人民的勤劳勇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彝族人将火演绎成传奇与艺术,火把也照亮了这个民族的生活,更照亮着这个民族的前程与梦想。

  对景抒怀,激情迸发,我夜不能寐,杨慎的《夜宿泸山》一诗盘旋于脑际:

  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

  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

  500年前,明代三才子之一的杨慎遭遇谪戍,在被流放云南保山的途中,他夜宿西昌泸山,无心把笔触倾向川南胜境。但是,西昌彝人的火把节让他心醉了。那盛况,那景致,如此辉煌的光与火,是否激励了这位才子的人生斗志?他后来在滇南30年的诗词造诣,是否与这次和火把节的相遇有关?

  杨慎诗行里的画面至今仍在,泸山和邛海的美丽景色未改,彝寨淳朴的民风依然。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开始,城里城外,火把燃烧起来。尽管沧海桑田,岁月更迭,然而祥瑞节日从未间断,这火把,一直闪耀着希望之光。

  西昌,因是探月、赏月之地而被称为 “月城”。而今,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时那一股腾空而起的烈焰,将“崇火尚火”的人们,带到了更远的地方。这片热土,越来越耀眼。

(编辑:吴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