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志伟等: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李志伟 肖静芳 发布日期:2024-06-0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摘要:涉民族宣传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形象。中国民族报社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围绕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进行了积极探索,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做好新时代涉民族宣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民族报作为国家民委机关报,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的主阵地。近年来,报社按照国家民委党组部署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围绕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讲好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不断增强各族儿女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归属感、自豪感。

  准确阐释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讲好“四个共同”的深刻内涵。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只有顺应中华民族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中国民族报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着力建设“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中华文化符号”等精品栏目,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其中,“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栏目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讲到的团结融合的内容入手,梳理了46个故事,深刻阐明各民族凝聚一体、共创中华的历史趋势。如“锡伯族万里戍边”讲述了清代4000多名锡伯族官兵携家属从东北万里迢迢到新疆伊犁戍边的故事,印证我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桃花石”(指中国)用“桃花石可汗”钱币上的字样,说明辽、西夏、金供奉中国,印证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三大少数民族史诗在世界诗坛影响深远,印证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瓦氏夫人抗倭”讲述了明代广西壮族瓦氏夫人带领俍兵赴东南沿海英勇抗倭、忠心报国的故事,印证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该专栏文章立意高远、史实确凿、叙述精炼,在让各族读者了解中华民族发展演进的历史之时,也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专栏文章被不少地区作为民族团结宣教资料印发,其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彰显》等篇章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转载后,24小时内阅读量超2000万人次。

  图片

  中国民族报社推出的“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专栏文章,被制作成长图、视频等新媒体产品。

  挖掘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中国民族报常年开设“三交史话”“文物中的三交史”等融媒体栏目,挖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乃至文物古籍中蕴含的交往交流交融印记,昭示古往今来各民族的交融汇聚从未断流,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如“塞上板升”讲述明代汉族人口北迁,与蒙古族共同在塞上形成定居聚落,说明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茶马互市”“开原马市”讲述中原农耕地区和北方游牧民族的贸易往来,说明各民族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学典籍的翻译和传播”讲述吐蕃、辽、金、西夏等政权对“四书五经”的翻译推广,说明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甥舅之谊”讲述唐朝与回鹘和亲,开启血胤融合、结为“甥舅”关系,说明各民族在情感上相互亲近。以史为鉴,引导各族群众继承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传统,进一步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实现团结统一。

  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不断夯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思想基础

  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力宣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成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汇聚起56个民族、14亿多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十二个必须”,并深入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方面的重大意义。会后,中国民族报第一时间行动,3个月内在头版刊发20多篇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宣传阐释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发挥引领方向、引导舆论、统一思想的作用。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中国民族报立即推出评论员文章。同时,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发挥理论阵地优势,常年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等栏目,约请权威专家学者撰稿,其中一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

  深入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成果。为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中华民族通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撰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国民族报密切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进程和相关成果,在“历史文化中的共同体”“三交史话”栏目中及时刊登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撰过程中产生的阶段性成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的指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2月底出版后,中国民族报社将《概论》的宣传普及作为全年重大任务,第一时间在官方微博开设话题#一本书读懂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布大量原创图文、短视频,并引导教育领域和民族领域的网络达人参与互动,该话题阅读量已达1454万,有效引导社会各界和各族学生用好《概论》,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和哲理。

  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激发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的信心、热情和积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通过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可以让各族群众由衷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激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自信心自豪感。

  讲好在全面小康、现代化的道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在实现全面小康、现代化的道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看望少数民族群众,给独龙族、毛南族群众回信,使各族群众受到极大鼓舞。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民族地区31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中国民族报社作为这一彪炳史册的奇迹的见证者、记录者,多次组织记者深入民族地区采访,“‘三区三州’在行动”系列报道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长·在祖国的怀抱里”专题报道聚焦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进步,“在祖国的怀抱里——56个民族 56个故事”大型融媒体报道呈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大家庭各个成员的发展变化。如今,各族群众正行进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民族报社组织“道中华·边疆行”活动,邀请主流媒体和网络达人一起到新疆等4个省(区)的边境采访采风,用各种宣传手段展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图景,在微博和今日头条开设的话题阅读量超2亿。

  图片

  中国民族报社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宣传。

  讲好新时代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团结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团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大地处处上演着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故事。从帮助自驾游客并拒收报酬还亮出党徽的柯尔克孜族大叔,到勇救落入冰窟的儿童而献出自己生命的塔吉克族“雄鹰”,从为受伤江苏司机免费代驾八天八夜千里奔走的维吾尔族兄弟,到为“连鹰都飞不过”的高原哨所背菜的藏族阿妈……中国民族报每天都在捕捉和报道着这样的感人故事。正因为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我们才能在严峻考验面前屹立不倒。新冠疫情期间,民族地区的医疗队、西藏的矿泉水、内蒙古的牛羊等,纷纷驰援武汉,正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中国民族报撰写长篇通讯《在共克时艰中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血液和灵魂》,中宣部“新闻阅评”给予了高度评价。

  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生动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和平包容的特质,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愿望和追求。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就要展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特质,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展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中华民族精神禀赋,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其特质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中滋养壮大的中华民族,具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特质。宣传展示好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特质,对内能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能向世界人民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民族报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下大力建设“中华文化符号”“文博中华”等精品栏目,邀请文化领域权威专家撰文,深度解读瓷器、丝绸、京剧、中国茶等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并制作成适宜青少年观看的动画,扩大受众群体。2022年9月,在国家民委指导下,中国民族报社创办 “道中华”文宣平台,“道中华之美 美中华之道”,迄今,“道中华”公众号累计发表文章1200多篇,组织近10场“道中华大讲堂”活动,深入宣传阐释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仅一年半时间,“道中华”公众号国内粉丝突破600万,网络综合阅读量超过10亿人次。

  有理有效开展舆论斗争,树立国家形象,争取国际支持。当下,中美博弈日趋复杂,美西方频频打出“民族牌”,在涉疆、涉藏、人权、民族、宗教等领域制造话题,攻击中国。有理有效开展民族工作国际舆论斗争,驳斥谣言,能树立国家形象,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民族报社“道中华”平台针对美西方的错误民族理论观点和涉民族领域的攻击议题展开批驳,开设“正道”栏目,邀请权威专家撰文,刊发了《新疆采棉工:被保护还是被“强迫”?》等文章,积极发声亮剑,产生良好反响。“道中华”海外平台还定点向海外汉学家、关注中国问题的人士推送文章,以期久久为功,消除误解和隔阂,不断壮大友我力量。

  (作者李志伟系中国民族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肖静芳系中国民族报社副总编辑)

  【转载自“新闻战线”公众号】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