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运动会的火炬名为“潮涌”,颜色是“大海之蓝”,造型为“潮汐起伏”,凸显“江河波涌 四海同心”的理念,体现各民族齐心协力、团结共进的情感。
今晚,象征民族团结的“同心之火”将继续接力传递,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开幕式上闪耀琼岛之夜。
运动会火炬点燃暨火炬传递启动仪式于10月9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天涯海角”举行,同期开展线上火炬传递。截至11月16日24时,历时39天,191万人(次)参与线上火炬传递,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
11月17日,运动会火炬实地传递活动在三亚市举行。107位来自各行业的火炬手通过“海陆空”接力方式完成火炬传递。火炬实地传递起跑仪式在三亚湾海虹广场举行。起跑仪式结束后,开展3.8公里的沙滩传递和3公里公路传递,随后在海月广场开始4.5公里的空中传递,在三亚游船中心开始5.4公里海上传递,最终抵达半山半岛帆船港码头,并举行了收火仪式。沿途展示了游艇经济、低空经济、体育旅游、滨海度假游等特色产业,展现了各民族共建共享美丽富饶海南自由贸易港,凝心聚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局面。
据介绍,运动会火炬手共131名,寓意“56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儿女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其中,参加点火仪式火炬手12名,参加实地传递火炬手107名,参加开幕式火炬手12名。火炬手中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佼佼者,更有来自基层一线的工作者,实现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本刊选择其中的5位火炬手,讲述他们的精彩故事。
【火炬手故事】
与火炬的不解之缘
□ 本刊记者 魏妙
高伟强
从1990年报道北京亚运会火炬传递,到担任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炬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原高级记者高伟强与火炬传递有着不解之缘。
“我多次深入民族地区村寨进行采访,亲眼见证了各族群众在党的带领下团结奋斗,过上了安居和美的幸福生活。”高伟强说。他曾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70周年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就宣传报道,内蒙古、新疆、宁夏、西藏、广西5个自治区发展成就报道,以及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等重要活动报道。
高伟强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宣传方式,推出了一系列专题报道,这些报道始终关注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聚焦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让更多人了解民族地区的发展成就和良好风貌。宁夏的花儿、贵州的侗族大歌、云南的纳西古乐、新疆的麦西莱甫等珍贵的文化遗产也通过他的镜头,走进更多人的视线。
高伟强还参加了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炬传递和运动会比赛的报道,全方位宣传民族团结的盛会、群众体育的盛会。
2023年,高伟强作为浙江省残疾人事业爱心大使,担任了杭州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火炬手。
担任本届运动会的火炬手,对高伟强来说既是荣誉也是责任。他表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不仅是体育盛事,更是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通过体育比赛,各族运动员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在竞技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携手并进,激发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干劲,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田世芳:“同心之火”接力传递
□ 记者 周宛霖
田世芳
立足于两根细竹上,大多数人站都站不住,湘西州民族体育学校教练员田世芳却能健步如飞,四次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高脚竞速项目摘得桂冠。
田世芳来自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6岁时就学会了脚踏竹竿走路。“过去,人们没有防水的鞋子,为了解决雨天出行问题,就想了一个办法——在两根一米多长的竹竿上,各绑一个可以支脚的网子,下雨天出门的时候,以此代步,既防水又防滑,也就是俗称的‘高脚马’。”田世芳说,他从小耳濡目染,在日常生活中便掌握了这项技能。
1986年,湖南省体委将“高脚马”整理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作为表演项目列入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第七届运动会上,高脚竞速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这项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发掘整理而来的运动,由此正式走入体育场,成为各族群众同台竞技、交流学习的新平台。
1999年,田世芳还在乡里上初中。湘西州民族体育学校的老师下乡调研,发现了田世芳的运动天赋,便着力培养这位高脚竞速项目的“好苗子”。
20多年来,田世芳始终致力于高脚竞速项目推广。他告诉记者,该项目凭借高度竞技性、娱乐性和观赏性,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如今各地有不少高脚竞速的爱好者,也有不少地方举办比赛,传统体育与时俱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
这次运动会,田世芳首次以火炬手的身份参会,这种感觉既陌生又兴奋。“我深知,这燃烧的火焰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具象化表达,这‘同心之火’需要一棒接一棒传下去。”田世芳说,火炬传递,不止于一时一地,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传承,将会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
迪力穆拉提·图尔荪:让各族兄弟姐妹心手相牵
□ 记者 王琪
迪力穆拉提·图尔荪
“在传递火炬的过程中,沿途的观众朋友和工作人员为我加油喝彩。完成传递后,观众聚拢上来,和我一起举起火炬拍照留念,让我体会到海南人民的热情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面对记者的镜头,火炬手迪力穆拉提·图尔荪激动地说,“作为来自新疆的火炬手,我带来了家乡父老乡亲对运动会的真诚祝福,倍感光荣和自豪。”
迪力穆拉提·图尔荪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玉斯屯克和田村。今年9月,玉斯屯克和田村村民委员会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最近的行程满满当当:
9月,满载家乡群众的深情,到北京参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捧回沉甸甸的荣誉;
10月,回到新疆参加巡回宣讲团,向大家宣讲会议精神,介绍各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经验;
11月,赴三亚担任运动会火炬手,传递“同心之火”。
“我们村是远近有名的‘团结村’,库尔班·尼亚孜校长创办的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就在我们村。学校不仅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作出贡献。”迪力穆拉提·图尔荪表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关心帮助下,村里走出了一条“红色教育+中华文化+旅游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祖国西陲到南海之滨,运动会这条纽带将山与海紧紧相连,让各族兄弟姐妹心手相牵。
通过这次火炬传递活动,迪力穆拉提·图尔荪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朋友。“我了解到,火炬手是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有的和我一样来自基层。能够和大家一起参与这场盛会,我感到十分荣幸。”他说,他要把“同心之火”带回家乡,向乡亲们讲述在三亚的所见所闻,鼓励大家锻炼身体,积极参加群众性体育活动,在运动赛场上切磋技艺、加深感情,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吉菊莲:巧手织黎锦,匠心传薪火
□ 记者 许玲玉
吉菊莲
“能成为运动会的火炬手,我很激动。”11月17日,“乡村工匠名师”吉菊莲参加火炬传递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她看来,自己能成为一名火炬手,是因为她所从事的黎锦传承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是很高的荣誉。
黎锦,被誉为“海南的丝绸”,是海南黎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海南目前唯一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我们小时候都见过黎锦,但因为它太珍贵了,大人们不让小孩子摸,我们就用椰子叶模仿着去编织。”回忆起关于黎锦的最初记忆,吉菊莲的语调都轻快了起来。2014年,吉菊莲正式参加黎锦培训后,迷恋上这门艺术,仿佛长久埋在心里的种子发芽。
2015年,吉菊莲跟随黎锦省级传承人黄丽琼学习,2017年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深造,不仅提升了技艺水平,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发展黎锦的决心。
在三亚市海棠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吉菊莲成立了海棠区首个黎锦合作社。合作社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黎锦技艺”,帮助当地妇女通过织锦增加收入,以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市场需求相结合。2019年9月,合作社的文创产品亮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大楼,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黎锦之美。
吉菊莲作为非遗传承人,还将黎锦搬进学校课堂,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传承中华文化的种子,她的学生在各类黎族织锦大赛中屡获佳绩。
“现在经常有学生来合作社学习。孩子的热情带动家长,家长的参与又进一步激励孩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这样一代代传下去。”吉菊莲说。
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等7部门公布了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名单,吉菊莲是其中之一。
“我将坚守初心,将黎锦技艺传承下去,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光彩与魅力。”吉菊莲说。
王振福:一片丹心守南海
□ 记者 李翠
王振福 记者石建杭摄
沙滩绵长,椰林婆娑。在三亚湾3.8公里的沙滩传递队伍中,火炬手王振福高擎造型为“潮汐起伏”的蓝白色火炬,一边挥手,一边奔跑。
今年9月,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纪检委员王振福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传递象征民族团结的火炬,我非常激动。”王振福说。
潭门村是一个滨海渔村,村民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从琼海潭门港出发,途经西沙前往南沙,是一代代潭门渔民在南海的行船路线。广袤的南海,孕育了渔民勤劳勇毅的品格、爱国守边的情怀。
王振福16岁就随父辈一起出海,他每年都有一多半时间在海上度过。“是谋生,也是守护。”王振福说,在潭门,造大船、闯深海是大家的梦想,保持警惕、守护南海是共同的使命。
30多年来,王振福和船员们像祖祖辈辈一样,凭借着对南海海情、风浪、岛礁的熟悉和行船经验,用实际行动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荣获“南海岛礁建设纪念章”,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潭门村从事渔业人员较多,王振福格外关注出海安全。收到台风预警,他总是第一时间想方设法通知大家,确保做好应对工作。为了帮助乡亲们拓宽致富路,他团结干部群众、退伍军人等,发展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作为一名党员,就要时时刻刻把乡亲们放在心里。”王振福说。
王振福亲眼见证了潭门的渔船由小变大、精品民宿从无到有、商业街生意越来越红火。“我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一心向党、团结奋斗的信念从未改变,一片丹心、守护南海的使命永远在肩。”王振福说。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