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一生择一事 一世倾芳华
来源:中国民族报 记者 吴艳 发布日期:2024-05-1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近日,“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在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展览展出作品近400件,分为生平介绍、敦煌临摹单元、花卉写生单元、十大建筑单元、新应用单元、科技与艺术6个部分,其中许多文献、图片和艺术作品是专家和常沙娜的家属最新整理出来的。今年已是94岁高龄的常沙娜,一生潜心于敦煌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此次展览就是其丰硕成果的一次全面性展示。展览将持续至10月27日。

 

94岁高龄的工艺美术家常沙娜在展览开幕式现场。

 

“敦煌少女”,一生与敦煌结下不解之缘

  古敦煌较早受南亚大陆传入的佛教文化影响,多元文化在此碰撞交融,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1942年,画家、敦煌学家常书鸿痴心于敦煌艺术的魅力,不远万里从法国回到祖国,在敦煌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现敦煌研究院)。12岁的常沙娜也跟随父亲走进敦煌,从此与敦煌结下不解之缘,被世人称为“敦煌少女”。

  在敦煌,常沙娜每天去洞窟临摹壁画。虽然少女时期的她在临摹技巧上不是那么老练,但练就了坚实的“童子功”。展览中大幅的《观无量寿经变》是1946年常沙娜临摹的敦煌莫高窟盛唐第172窟南壁的壁画。这件作品线条工整、造型独特、装饰精美,原作现藏于中国美术馆。如今,敦煌第172窟的壁画已全部氧化变黑,故此摹本十分珍贵,是研究唐代佛教艺术、古代绘画和敦煌民间生活的重要资料。1946年,常沙娜临摹敦煌千佛洞壁画的作品还成为国礼,被赠予当时的英国公主伊丽莎白。1948年赴美留学期间,常沙娜在纽约举办个人“敦煌艺术展”,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的“天才少女画家”。

  因为勤奋临摹敦煌壁画,常沙娜的绘画,线条流畅、灵动,后来在恩师林徽因的引导下转向工艺美术设计。林徽因教导她说:“沙娜,你要用中国的图案、敦煌的图案,把美学融入到生活之中,让我们的老百姓可以生活在美之中。”展览中《蝶》《小雏菊》《向日葵》《白绣球》《水仙》等花卉写生作品,富有敦煌艺术的线条感,装饰性很强,是常沙娜早期对于美术设计服务于日常生活的探索与尝试。

  1954年至1959年,常沙娜先后参与中国共青团团徽设计,以及苏联展览馆(今北京展览馆)、首都剧场、人民大会堂和民族文化宫等建筑的装饰设计。创作过程中,她不断从敦煌艺术中汲取设计灵感。

  常沙娜经常说:“艺术设计的发展要承前启后,一方面要在传统文脉中挖掘、借鉴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要在大自然中发现美……不论是设计或是艺术发展,只有认识文脉才有办法创新。”在古为今用的发展道路上,经过80年来的不懈思考和实践,她开创了独特的艺术创作方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她主持设计了中央人民政府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纪念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在耄耋之年带领团队参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外立面设计和馆徽设计。

  展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额枋细部的图片。额枋由三朵向日葵和中心对称的叶片组成,向日葵表现了光辉、忠诚、追求真理的经典意象;叶片向外铺开,配合卷草纹动态延伸的视觉效果,传达出光芒万丈、积极进取、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涵;向日葵象征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核心领导力,簇拥向日葵的叶片象征坚持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带领并鼓励年轻人守正创新

  常沙娜这位“敦煌图案的解密人”,以其多年对敦煌图案的分析与整理,将斑驳壁画上隐藏的精美图案萃取出来,诠释出古典艺术的静丽、繁华、优雅与时尚。展品中,由她主导设计的服饰首饰、时尚玩具、生活用品等,无不带有浓浓的“敦煌味”。“敦煌壁画的图案太丰富了,可以运用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我一直强调‘源流’,强调我们的文脉;要创新,向外国学习是可以的,但最后要落在我们自己的根上,敦煌就是这样的根脉。”常沙娜表示。

常沙娜设计的工艺品。

MEGA ROYAL MOLLY·敦煌系列,常沙娜敦煌图案研究设计工作室设计,图案取自敦煌莫高窟隋代第390窟藻井。吴艳摄

  展览中,一条由珐琅、祖母绿、珍珠构成的项链,样式参考敦煌壁画中菩萨、供养人佩戴的珠串,主体纹样选自常沙娜临摹的敦煌壁画华盖图案纹饰,珐琅色的运用还原了敦煌壁画华盖敷金彩、重青绿、间朱赭的特点,使色彩变得十分丰富;朱砂、石青、石绿、朱赭的运用则形成颜色的鲜明对比,增强了图案的层次感,呈现出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

  诚如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说,如果说常书鸿在敦煌看到了传统艺术的崇高,张大千在敦煌收获了青绿山水的画境,董希文悟得了民族绘画的韵味,那么,常沙娜则在其中发现了古典艺术的优雅与庄重、装饰世界的丰富与多姿。

  如今,常沙娜带领崔冬晖设计团队和常沙娜敦煌图案研究设计工作室的创意团队,以适应当下生活的方式对传统图案进行新的应用,并鼓励年轻人守正创新,“面对新的时代发展,年轻人不只要守护文脉,更要在时尚的创意设计中大胆地以‘中国创意、中国制造、中国品牌’来自勉”。

  在展览的科技艺术媒介空间,观众可以“看见”敦煌艺术保护与创新的未来。在常沙娜的指导下,鲁迅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的团队通过沉浸式影像、数字映射、动态艺术装置,将二维平面的敦煌壁画故事打造为三维立体场景,把敦煌展现的线条、色彩以及背后极具艺术文化价值的故事通过科技艺术手段进行再现。科技艺术媒介空间还通过数字技术对壁画图案进行粒子化处理,呈现出千百年来敦煌壁画逐渐消失且不可逆转的现实;生态装置回应“花开敦煌”主题,并寓意数字化存续敦煌文化的希望。

和平鸽丝巾,常沙娜设计于20世纪50年代。

  “2014年7月,我在今日美术馆举行了第一次‘花开敦煌’展览。那时候大家说:你年纪大了,不要到处跑、不要到处办展。但我并不觉得自己老了,我心里一直装着父亲的愿望,仍然感到精力充沛——10年来,‘花开敦煌’展览巡展到了全国20多个城市,让敦煌艺术得到更多推广传播,我非常开心。”常沙娜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花开敦煌”,“花”也将继续盛开在新的时代。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提供)

(编辑:吴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