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在成都武侯祠悬挂的这副楹联被称为“攻心联”,是近代著名政治家赵藩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所作。该联以诸葛亮治蜀国的史实为鉴,上联点明以“攻心为上”,可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下联指出治国理政首要从大局出发,审时度势,方能使政策的执行宽严合度。
1958年,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称“成都会议”)。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在参观武侯祠时,在“攻心联”前驻足沉思良久,反复赏析联词的微言大义。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图片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网)
赵藩(1851年—1927年),字樾村,一字介庵,晚年号石禅老人,白族,云南剑川人,为清末民初著名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这位少数民族文人创作“攻心联”的用意是劝谏当时的四川总督岑春煊。可惜世事往往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岑春煊看到楹联后一语不发,不久便将赵藩贬至永宁(今叙永一带)做地方官。但也正是由于这副意韵隽永的名联,赵藩通权达变的政治思想才得以为后世所重。
诗书传家,耕读继世
赵藩祖上赵由坦原居于安徽凤阳府,元初被时任云南都元帅爱鲁征辟入滇,曾在丽江、兰坪为官,子孙定居于剑川城南的北水寨。赵氏家族在云南剑川长期发展,与当地居民交往交流交融,传至清末赵藩为第二十二世。
赵氏家族文人辈出,自明末兴盛以来,孕育出知名诗人赵炳龙,白族史上第一位女词人赵尔秀,可谓云南地区诗礼簪缨的知名家族。赵藩的曾祖父赵怀礼是清代诸生,耆年硕学,教授弟子,为乡闾所重;祖父赵琦,慷慨任侠,富而好礼;父亲赵联元为附监生,人品纯正,学问渊博,州中人才多出自其门下。
▲赵藩(图片来源:春城文艺)
赵藩出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正月初七,旧俗以正月初七为“人日”,因此,他有枚“人日先生”的小印。赵藩自幼从父赵联元学习,5岁授书,过目成诵,有“神童”之称。后无论身在何处,赵藩皆将读书视为人生第一要务,并在弱冠后开始走科举入仕的道路。
同治十二年(1873年),赵藩考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年),考中举人。此后十年间,赵藩五次赶考,皆不中,直到光绪十三年(1887年),经举荐,到云贵总督岑毓英府上做幕僚和教师。光绪十八年(1892年),经岑毓英之子岑春煊举荐,赵藩被光绪皇帝召见后,试用于四川筹饷局任提调,已到不惑之年的赵藩开始步入仕途。
赵藩《感怀次壁闲敔山吟客韵》有言:“收敛锋芒宝雄剑,读书经世是平生。”赵藩将读书和经世看作人生的意义,读书是为了经世致用,而经世致用需要不停读书。终其一生,他都以读书和经世为乐。
栉风沐雨,勤政为民
光绪十九年(1893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15年间,赵藩在四川历任酉阳知州、盐茶道、永宁道、按察使等官职。
在酉阳发生旱涝时,赵藩一再写奏折请求朝廷和四川总督拨款救灾,并走访灾民,为群众解决燃眉之急。赵藩办案公正,体恤百姓,百姓称他“赵青天”。据《酉阳县志》记载,赵藩勤政爱民,当赵藩离任时,士民送至龚滩。三日的路程,香花载道,老幼皆依恋不舍。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有如此和谐的官民关系实属难得。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夏,赵藩受四川总督奎俊委派开办四川省济楚盐局,解决川盐出省在沙市、宜昌受到阻碍的问题。一方面,奎俊坚持通过湖北通道,将川盐销售至外省;另一方面,政坛赫赫有名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对奎俊的做法极为不满,坚持抵制川盐销售。为此,赵藩上任后,四处查访市场和盐商、盐政官吏,多方听取建议,最后制定了方案:川盐在湖北销售或经湖北销售至他省时,湖北总局也从中获得税收和管理方面的收益。这一双赢的方案最终获得了张之洞的支持。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谢奉琦、熊克武、黄复生等中国同盟会成员在四川发动起义失败。谢奉琦在狱中坚毅不屈,时任四川臬台的赵藩惜其才华气节,却无力使之免于一死。赵藩日感政治窳(yǔ)败,萌生退意,告老归乡。1911年,赵藩投身于辛亥革命,后又参加蔡锷发起的讨袁护国运动和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
面对摇摇欲坠的清廷和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赵藩虽然是一名晚清官员,但其思想和视野是具有前瞻性的。他深刻意识到,封建王朝的覆灭是势不可挡的,革命是人类文明的不断进化和发展。因此,他希望国家尽快安定下来,让人民免于苦难和兵燹(xiǎn)。但在赵藩内心深处,多年的儒家教育使他十分矛盾,这种矛盾使他选择激流勇退,回到家乡整理地方文献。
修书立言,毕生不怠
作为清末民初的一名云南少数民族文士代表,赵藩可谓读书经世两相宜。他生逢乱世,力学不辍,诗文书法名震一时,除成都武侯祠“攻心联”外,昆明大观楼孙髯翁所撰的“天下第一长联”也是由赵藩手书,当时有言称:“满城皆赵字,无处不藩书”,可以想见赵藩在当时的名气之大。
▲昆明大观楼(图片来源:昆明市人民政府网)
赵藩辛苦半生,清俸置书,家中藏书数万卷。他按照《四库全书》体例将图书加以分类,批注点校之语亦俯拾即是,留下《向湖村舍诗初集》《向湖村舍诗二集》《桐华馆梦缘集》《介庵楹句正续合钞》等诸多著作。赵藩与云南石屏朱庭珍为知己,其《赠朱筱园明经即书其<穆清堂诗稿>后》有云:“闭门兀坐辑文献,瓦灯青照丹铅斑。丛残讹舛须画一,传后信今斯可必。”身处动荡时代,两人惺惺相惜,建功立业无望,便致力于著书立说,去伪存真,毕生不怠。
赵藩还热衷于纂辑文献,与陈荣昌、袁嘉谷、方树梅、秦光玉等文人共同致力于《云南丛书》的编纂工作。赵藩为岑毓英所作《岑襄勤公年谱》序有言,“无隐无饰,务存其真,将使后之景公生平、考求边事者有所征信焉”,展现了一位史学家和文献学家的严谨态度。
▲赵藩(右起第六)与《云南丛书》辑刻处同仁在云南省图书馆合影(图片来源:云南网)
“立德、立功、立言”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和追求。作为深受传统文化滋养的知识分子,“立言”的文化自觉给予赵藩强大的信念,由此也可以理解他为何耗尽心血纂辑《云南丛书》。正是得益于赵藩等文化精英的不断努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不断传承和发扬。
岑毓英曾称赵藩:“学问闳达,固是通才,其立身制行,正大敦厚,余所见诸僚友,殆无其匹。”云南名士赵式铭《清诗人赵文懿先生故里碑》总结赵藩的生平:“经守其常,权济其变。蜀摄监司,粤总部院。长养人材,训正文献。滇士之魁,清儒之殿。”可谓恰得其所。
(作者简介:孙纪文,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蒋绘燕,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西南各民族文学交融史料整理、研究与资料库建设”阶段性成果。)
监制 | 王翔宇
责编 | 王琪
制作 | 郭欣欣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