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历史文学资源,讲好新疆故事——从岑参的边塞诗说起
来源:中国民族报 王永莉 发布日期:2024-02-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岑参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创作的边塞诗题材广泛,风格雄奇浪漫,在描写西北地区壮阔自然风景的同时,也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景象与文化风俗,展现了盛唐时期西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画卷。

  描写西北地区的景色

  唐太宗贞观年间,先后设置伊州(今新疆哈密市)、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至乌鲁木齐一带)三州,加强对西域的治理。天宝八年(749年),岑参首次出塞,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的掌书记。

  安西都护府设在交河城,岑参入幕安西,火焰山为必经之地。他途经此处,作《经火山》,描述了当地的高温炎热:“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天宝十三年(754年),岑参再次出塞,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轮台是北庭都护府驻地,岑参时常往来于安西、北庭之间,对西域地理环境与文化景观多有吟咏,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等,形象地勾勒出轮台城的戍边氛围与西域浓郁的游牧气息。

  岑参还描写了西北边塞壮阔雄奇的雪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云:“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记录各族人民频繁交往的场景

  岑参在边塞诗中记录了各民族频繁交往的场景。如,西北军幕中宴饮、娱乐、歌舞的各族将领,“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赌得单于貂鼠袍”“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等,在长期的军旅生涯、朝夕相处中,这些归附唐朝的西域将领,与中原将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掌握了多种语言和技能,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在这里深度交融。岑参笔下“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就源自这种日常西域与中原将士的交流。还有精通西域乐舞的伎乐胡人,“胡人半解弹琵琶”“羌儿胡雏齐唱歌”的场景,在河西的凉州、酒泉等地也是随处可见。

  在岑参的诗中,除面目清晰的胡人众生相以外,还有许多未曾露面的胡人身影,“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其中夹杂的“殊俗语”“异方声”“蕃书”“胡俗”等,显然是西北军幕中各族将士共同生活的场景,也是西域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文学领域的诗意表达。

  展现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繁荣场面

  食肉饮浆的饮食习惯遍及河西、北庭军幕。如,玉门关盖将军夜宴上的“金铛乱点野酡(tuó)酥”,酒泉太守宴席上的“浑炙犁牛烹野驼”,都是游牧民族特色饮食的真实写照。烹制的犁牛肉、骆驼肉、羊肉、马肉等,都是人们大快朵颐的食物。

  毡裘胡服的服饰文化随处可见。蕃王的貂鼠裘、单于的貂鼠袍,以及“雨拂毡墙湿,风摇毳(cuì)幕膻”“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qú)毹(shū)”,都是对西域传统服饰的描写。西北地区气候寒冷,盛产动物皮毛,毡制品、毛织品既能御寒,也能彰显身份,是游牧民族做服饰的首选。

  音乐歌舞方面,胡语、胡音与胡乐舞异彩纷呈。唐代西北军幕中有大量游牧民族将士,其语言、文字、歌舞在长期接触中互相融合。“胡琴琵琶与羌笛”“美人舞如莲花旋”的乐舞场景比比皆是,还有“红牙缕马对樗(chū)蒱(pú)”的游戏场面等等,这些文艺娱乐项目为艰苦枯燥的边地生活增添了诸多乐趣,极大地缓解了将士们的紧张情绪与思乡之情。

  用好边塞诗为代表的历史文学资源

  历史文学资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讲好中华民族故事的优秀题材。岑参两次出塞,在西域的时间长达数年,他创作的边塞诗记录了唐代对西北地区的治理、西域各民族的频繁交往、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形象地反映了中原与西域地区之间密切的联系。要用好边塞诗这一语料载体,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依托边塞诗描写的文化景观,打造经典旅游路线。岑参是唐代出塞次数多、停留时间较长、成就颇高的边塞诗人,他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出阳关、玉门关,在安西、北庭之间往返奔波。他将丝路重镇之繁华、各地风情之特色诉诸笔端,诗中所言之交河、轮台、铁门关、北庭、楼兰、龟兹等地,均能找到遗迹。因此,可以借助史籍文献、地方志书等,结合实地考察,复原唐人出塞路线及各地交流盛况,培育“西北唐诗之路”等文旅路线,推进旅游兴疆、文化润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依托边塞诗提到的丰富物产,打造特色产品。岑参笔下“叶六瓣,花九房”的天山雪莲、“浑炙犁牛烹野驼”、“桂林蒲萄新吐蔓,武城刺蜜未可餐”等物产,现已成为享誉全国的新疆特产。可以将边塞诗中提及的西域物产与新疆自然资源优势相结合,借助慕萨莱思酿造(葡萄饮品)工艺、葡萄干晾制技艺、葡萄沟非遗巴扎等,打造吐鲁番葡萄干、天山雪莲、武城刺蜜等新疆特色文创、地理标志产品,助推经济发展。

  依托边塞诗记载的饮食、服饰、乐舞、娱乐等,打造民俗之旅。唐朝积极经营西域,确保丝绸之路畅通,造就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边塞诗反映了各种民俗文化,可以结合当地非遗,如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地毯织造技艺,哈萨克族毡房营造技艺等,培育新疆民俗经典旅游路线,促进非遗传承与文旅产业融合,推动经济与文化协同创新发展。

  (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王琪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