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伟锋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我在佤山睡去/请在佤山,把我叫醒。我热爱的地方/我要一生热爱/我眷恋的地方,你要和我一起/融入它的肌肤和血液。佤山的早晨/有浓浓的白雾,佤山的傍晚/有红色的晚霞/请让我在这里睡去/请在这里把我叫醒。这是我一生追求的/这是我沉醉的幸福……
——选自张伟锋诗歌《佤山三章》
《空山寂》是云南佤族青年诗人张伟锋的一部新诗集。诗集之新,不仅在于新作,更有新的艺术亮点。为何取名“空山寂”?诗人在诗集的后记中说:“胸有空山是一种澄明,心能寂静是一种境界。”空山鸟语,佤山寂静,翻阅全书,不仅能听见一位青年诗人的心声,更能生发祖国边陲壮美飘逸的感慨。
《空山寂》沿袭张伟锋热爱故乡、清新俊美、空灵厚重、生命勃发的诗风,同时注入其以故乡为背景,对大千世界、万物生命、精神世界的感悟与思考。人生与自然,诗意与哲理,相辅相成。
《空山寂》分为“寂然录”“慰藉书”“孤影集”“空山赋”四卷,带领读者走进张伟锋创作的诗美新天地。“世间的尘土飞扬,不过转瞬之事/名利的拔节扬尖,只是过眼烟云——/在荒野,浩瀚的星空烛照我/庞大的风群簇拥我。宇宙在上——/我终于是一个能和尘埃齐名的事物/我也终于去了一趟,和风月等高/与大地同宽的永垣——”从诗歌《空境》中的诗句,可见诗人宽阔博大的人生境界。
诗人的生命观,决定了诗作境界的高低。张伟锋在后记中如是说:“我喜欢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对他的境界之说以为然。”读《空山寂》这部诗集,无处不见诗人对作品境界创造所下的功夫。有的诗博大而深厚,如《空境》;有的诗空灵而飘渺,如《孤影集》;有的诗优美而情浓,如《佤山三章》;有的诗明快而含蓄,如《澜沧江》;有的诗意境朦胧却跨越时空,如《云游词》……张伟锋的诗歌创作注重营造境界,追求境界美,这也成为他诗作的重要艺术特性。正如王国维所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诗集中的诸多作品尽显诗意、哲思,值得认真品味。
境界之美,必有诗语之美。笔者以为,注重追求诗歌境界创造的诗人,也就深谙诗词创作的根本。作为一种文体,诗有其自身的一些文体特点,分行不过是形式,关键在于作品有没有诗意。这就需要通过字句的锤炼,创造出精美的诗语;通过意象的创造,使诗句形象生动;通过生活细节的还原,增强作品的现场感;通过音韵的自然和谐,营造诗意中的音乐美。张伟锋的诗作把这几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其既有现代先锋诗的味道,也有传统诗歌艺术的审美品质,显示出隽逸清新、含蓄优美的审美特性。这对于一个年轻诗人而言,非常难得。
张伟锋的不少小诗,有的十多二十行,有的甚至不过三五行,就像诗词星河中的小令元曲,韵味悠然。而他创作的较长的抒情诗,长达三四百行,也让人读后余味无穷。他既能娴熟地运用现代汉语,写出像《在云南》这样比较有现代感的诗篇,又非常注意诗语的锤炼,可以写出诗句精美、音韵和谐的长章短句。比如《春日信札》中,“我是你的流星/绚丽在茫茫黑夜/消逝在茫茫黑夜”,以“流星”作暗喻,将形容词“绚丽”化为动词,与“消逝”相对比,在简洁的诗语中显示出语言美和意境美。又如《澜沧江》全诗:“澜沧江在脚下,纵身即可抵达/那深色的碧绿,使人迷醉。如果人生有空闲/我愿意去天涯海角走一程/我这样想的时候/澜沧江上有一艘船驶向落日。”五行小诗,语短情深,物我相融,清新隽永。特别是最后一句,意象优美,生趣盎然,意犹未尽。张伟锋的不少作品都有自然的韵律,像《途中记》的第一节:“有一年,没有春天/我刚好赶上/我搭着时间的列车/去远方”,诗语简洁,有节奏感,呈现出新诗的语感美与音韵美。诗人不刻意追求押韵,诗作却时有自然的韵律,这也正是诗歌这种文体在审美品位上所具有的特点。
诗集《空山寂》鲜明的艺术个性,特别是作品境界的追求,显示了诗人在创作路上不断创新、攀登前行的勇气。诗人在创作之路上正在走向远方,期待他用诗心和诗笔,谱写一曲更加厚重、更加别致的佤山新歌。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